广东自考网首页 > 历年真题 > 教育类专业 > 正文

广东2021年1月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01-01 11:23:00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广东2021年1月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伯莱因(Berlyne)为代表的游戏理论模式被称为(C)
A.元交际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觉醒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2.首先把儿童游戏作为一项单独行为类别,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是(C)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在我国,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的是(B)
A.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
B.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十年浩劫”时期
D.“十年浩劫”后至今
4.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D)
A.生活预备说
B.剩余精力说
C.成熟说
D.宣泄说
5.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的是(B)
A.斯宾塞
B.霍尔
C.格鲁斯
D.席勒
6.一个孩子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B)
A.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7.婴儿把某件东西拉过来,再推开,以体验运动过程中的快感,这类游戏厦于(D)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感觉运动游戏
8.游戏的觉醒理论告诉我们,组织和创设托幼机构环境时应该注意(B)
A.环境刺激的丰裕性
B.环境刺激的适当性
C.环境刺激的精简化
D.环境刺激的繁多性
9.提出游戏成熟说的是(D)
A.席勒
B.福禄贝尔
C.格鲁斯
D.拜敦代克
10.关于游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游戏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是多变的
B.游戏中儿童的情感体验总是快乐的
C.游戏总是带有想象的因素
D.游戏是成人主导的
11.使游戏真正成为儿童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不包括(C)
A.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B.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C.活动的难度低于儿童的能力
D.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12.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折纸、用雪堆雪人是属于(C)
A.感知运动游戏
B.符号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13.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称之为(A)
A.目的性游戏
B.过程性游戏
C.结果性游戏
D.工具性游戏
14.儿童的需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下列不属于第一层次需要的是(D)
A.基本生存需要
B.身体活动需要
C.安全需要
D.理解环境需要
15.科琳·亨特的研究发现,无探究精神的男孩与有创造性探究的男孩相比,更缺乏(B)
A.规则性
B.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C.安全感
D.反思性
16.在玩医院游戏时,许多幼儿喜欢玩打针游戏,将自己打针时的痛苦发泄到“打针”的活动中去,说明(B)
A.游戏有助于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B.游戏有助于消除儿童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C.游戏有助于消除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游戏有助于丰富儿童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17.儿童的游戏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从性质上看,为(A)
A.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B.社会环境因素和心理环境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D.物理环境因素和心理环境因素
18.桑德斯和哈泼的研究表明,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更倾向于户外游戏的是(A)
A.年长的男孩
B.年幼的男孩
C.年长的女孩
D.年幼的女孩
19.当母亲长期对孩子的每种行为都进行过多干涉时,孩子会养成神经质的性格,总是忧心忡忡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B)
A.依赖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交往能力
20.游戏是游戏者受(A)控制下的单边自主活动。
A.内在动机
B.外部要求
C.物质奖励
D.他人鼓励
21.主张要对儿童进行“游戏性教育”,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获得完美游戏的生活”观点的教育家是(C)
A.皮亚杰
B.杜威
C.陈鹤琴
D.陶行知
22.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况,我们提出(B)
A.游戏自由化
B.游戏教育化
C.游戏主体化
D.教育游戏化
23.自选游戏的组织强调儿童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在活动组织方式上主要以个别形式、小组形式来进行。下列主要以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实施的游戏类型不包括(D)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表演游戏
D.音乐游戏
24.教师通过语言试探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去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这种言语指导方式称为(B)
A.询问
B.建议
C.描述
D.评论
25.在游戏中,以一物品代替多种物品,在主题、角色等各方面均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儿童即使是玩同一主题的游戏,其玩法上也是不尽相同,这体现(B)特点。
A.角色游戏的高度的独立自主
B.角色游戏的特殊的想象活动
C.结构游戏的高度的独立自主
D.音乐游戏的特殊的想象活动
26.在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结束时,老师需要完成的任务有(A)
A.督促幼儿收拾玩具和组织儿童评论游戏
B.命令幼儿立即停止游戏
C.督促幼儿尽快离开场地,进入下一环节
D.代替幼儿整理和收拾玩具
27.角色游戏表现形式的评价标准有 (B)
A.独立确定主题
B.系列动作符合角色要求
C.在别人的带领下游戏
D.遵守游戏的规则
28.儿童通过表演再现出故事或童话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学会使用语调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创造性地表达情感和对人对事的态度,这也是其他游戏所欠缺的,以上体现出的表演游戏的作用是(B)
A.鉴别
B.教育
C.娱乐
D.评价
29.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A)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成年期
30.最早的亲子游戏的迹象是(C)
A.儿童能与家长玩“藏猫儿”
B.幼儿能与家长玩你追我赶的游戏
C.家长与幼儿直接的交互模仿
D.家长教会幼儿抓握物体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松弛说
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其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年幼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对复杂的世界难以适应,容易疲劳,需要游戏来放松以恢复精力。
32.行为动机
依据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动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行为动机是引发人的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在动因,是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心理中介或桥梁。
33.专门化玩具
专门化玩具是指根据儿童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的玩具。其功能固定,用法较确定,游戏的内容(主题和情节)就较为单一。
3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知觉或判断。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儿童自信心强,并易于成功,能够进行反复尝试。自我能效能感低的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放弃尝试和努力。
35.命题构造
指有指定主题的造型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结构的目的性,发展幼儿构思的能力。可分为单一结构命题和主题结构命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游戏的元交际理论及其研究意义。
答:
(1)游戏中的交际是一种充满着隐含意义的元交际;儿童游戏时往往通过动作、表情传递着一种隐含的信息;元交际的顺利与否依赖交际双方对于隐含意义的敏感性。
(2)游戏的元交际理论为追溯意识的种族演化史提供了依据;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本身价值的认识。
37.简述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
(1)独自游戏阶段(3岁前);
(2)平行游戏阶段(3~4岁);
(3)联合游戏阶段(4~5岁);
(4)合作游戏阶段(5岁以后);
(5)总之,学前儿童的游戏从个人的独立游戏向集体(或小组)的合作游戏的转变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38.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看,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游戏为儿童所喜爱,为儿童身心各方面所需要。
(2)游戏实现着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作用。
39.简述婴儿游戏的意义。
答:
(1)积累了丰富的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2)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
(3)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40.简述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答:
(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观念。
(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
(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养成孩子离不开大人的依赖态度与习惯。
(4)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41.试述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
基本观点:
(1)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3)游戏的功能是以同化的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
启示:
(1)儿童的智力发展影响儿童的游戏。游戏与认知活动是协调的,游戏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顺应),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同化)。
(2)关注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发挥游戏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42.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试述创设学前儿童游戏环境和条件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
(1)创设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
(2)选择和提供适宜的玩具及游戏材料。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儿童感到温和、安全、愉快。
(4)增进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
(结合实际可酌情给0~2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43.一个男孩子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到他身旁去,但也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旁搭一边说:“我要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请结合学前儿童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分析上述案例。
答:
(1)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是平行游戏策略。
平行策略指的是指导教师接近儿童,并与他们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一同玩一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这种指导策略常用于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之中,效果较显著。
(2)案例中教师充分运用暗示原理,使儿童在无意识中接受指导。
①教师的游戏对儿童游戏具有示范作用,是以一种含蓄隐蔽的方式示范。对儿童而言,是偶尔观察到了正确的游戏方法或玩法,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教师有意识的“诱惑”。
②教师在场与儿童一起玩游戏,具有暗示作用,暗示儿童这种游戏很有趣。这不仅可以诱惑儿童迅速进入游戏情境,而且能使游戏活动保持较长的时间。
③暗示性指导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既实现了教师的指导意图,又不影响儿童的游戏进程。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可能。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