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的是(D)
A.儿童发展过程
B.家庭教育过程
C.家庭教育指导过程
D.儿童发展学习过程
2.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性质的是(D)
A.非正规教育
B.亲情教育
C.持久教育
D.系统教育
3.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规定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它不包括(B)
A.儿童观
B.价值观
C.教育观
D.人才观
4.家庭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会对(A)带来一定的冲击。
A.家庭教育
B.家庭模式
C.社会结构
D.社会经济
5.家庭关系的特点、性质在(A)上都能得到充分反映。
A.亲子关系
B.婆媳关系
C.夫妻关系
D.兄妹关系
6.纵向研究的特点是(A)
A.一组对象,多次调查
B.多组对象,一次调查
C.一组对象,一次调查
D.多组对象,多次调查
7.下列属于家庭历史功能的是(D)
A.生儿育女
B.抚养子女
C.赡养老人
D.娱乐休闲
8.子女角色的职责应该体现在对家庭、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A)上。
A.责任感
B.安全感
C.幸福感
D.信任感
9.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情,只知道索取的教养方式是(B)
A.权威型
B.溺爱型
C.忽视型
D.专制型
10.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不包括(B)
A.遗传
B.科技
C.环境
D.教育
11.下列不属于品行教育要求的是(C)
A.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B.应培养孩子的合群性
C.应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D.应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12.学前儿童家长在考察孩子(D)的发展水平时,可用自然测验法、情景测验法、等级评定法等来进行。
A.社会认知
B.社会生活
C.社会情感
D.社会行为
13.学习型家庭概念是麻省理工大学在(D)提出的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的。
A.20世纪6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初
14.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自己的(A)
A.信心
B.了解
C.自省
D.认识
15.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是(C)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社区
16.美国学者本杰明·S·布卢姆认为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B)
A.5岁前
B.4岁前
C.3岁前
D.2岁前
17.指导学前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家长通过(A)来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规范。
A.生活琐事
B.书本辅导
C.课外学习
D.认知策略
18.孕妇敏感期是指妇女受孕后(B)个月内,也是胚胎发育分化的关键期。
A.2
B.3
C.4
D.5
19.家长提出的教育要求有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个性的成熟、完善,这体现了教育要求的(A)
A.目的性
B.可行性
C.渐进性
D.时效性
20.学前儿童家长设计能够引起孩子移情的情景,来测量孩子对他人情感的各种体验的一种方法是(A)
A.移情测验法
B.投射测验法
C.游戏规则法
D.故事难题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21.家庭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的居住条件、经济收入等,直接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子女(学习环境)及健康等方面相联系。
22.可以分为隔代家庭、主干家庭、监护人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是(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
23.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列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24.从事脑力劳动的父母更倾向于(民主型)教育方式。
25.社会在不断前进,科技手段在飞速发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经验)也日益丰富。
26.在(家庭劳动活动)中,父母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7.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主要包括理智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适切性原则)。
28.在循环往复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逐步实现从(家庭教育知识)到家庭教育能力的转化。
29.学习型家庭除了(时间的共享)的特点,还有共同的活动和情感的沟通的特点。
30.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有(科学评价幼儿),要求家长首先检查收集的材料,然后分析材料并进行切合实际的判断,再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方式,及时补缺补差,以取得更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31.现代发达国家的许多老人进入社会福利机构,由于缺乏与亲人的(情感联络),倍感孤独。
32.(终身学习)蕴含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提供所有学习者一生学习的机会,强调个人的发展,重视个人自由,使教育成为一种生活,扩展人生的意义与目标。
33.根据社企生活的需要,人们所制定的、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定被称为(社会规范)。
34.胎儿听觉器官发育是在胎龄为26周(6个半月)时发有成的,因此,(音乐胎教)宜从此开始。
35.不同的管教策略有些共同的目标,如减少父母的权力、改善孩子的自我控制以及(强调关爱与照顾)。
36.家庭关系从数量上来说将趋于(简单化)。
37.《儿童权利公约》充分尊重了儿童自身权益。代表了当代(儿童观)的最高水平。
38.学前儿童家庭(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9.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长为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40.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措施,获得实际的效果。
41.投射测验法
投射测验法,又称故事续讲法,是学前儿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当讲到主人公的行为以后,让孩子接着讲故事的结局的一种方法。
42.互动
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3.简述父亲的教养作用。
答:
父亲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男孩来说,经常与父亲接触会更有阳刚之气,父亲常常是男孩模仿和崇拜的对象。父亲能给孩子带来稳定、安全的心理感觉,父亲是力量的象征,父亲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自信。
44.简述家长应如何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
答: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和交往的工具,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的时候,要格外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1)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
(2)应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
(3)应发展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
(4)应发展孩子识字的能力。
45.简述孕妇应有怎样的营养结构。
答:
孕妇应有合理的营养结构,注意摄取各种营养,以适应妊娠期母体的特殊生理和充分满足胎儿生长生育的各种营养素需要,确保母婴健康。
(1)孕妇切忌偏食;
(2)注意少吃多餐;
(3)孕妇应保持适量的户外活动,以便使自己的消化、循环系统更好地发挥功能。
46.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
答:
(1)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对子女正确的教养态度,培养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2)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对待子女的行为、表现,对子女实施适当的主动教育;
(3)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发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16分。
47.结合实例,试述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答:
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父母自身的因素,有子女方面的因素,也有环境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影响着亲子关系。
(1)父母自身的因素。父母自身的因素包括父母的性格、文化程度、观念意识、身体状况、家庭传统、夫妻关系、道德品行等等,其中观念意识、文化程度、夫妻关系、个性品质的影响尤为深刻;
(2)子女方面的因素。子女在幼小的时候,决定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父母一方,随着子女长大成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品德行为、文化修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渐渐增大;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传统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传统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亲子关系。社会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会渗透到家庭里的亲子关系中,赋予父母、子女新的地位、权利、义务,从而改变彼此的交往方式。
根据学生举例实际情况适当加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48.诚诚今年5岁。有一天,诚诚和爸爸在院子里玩,诚诚偶尔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只很小很小的小蚂蚁,在拖着一个比自己大好多的飞虫的尸体艰难地前行。于是诚诚好奇地问爸爸:“爸爸、爸爸,蚂蚁这么小,怎么有力气拖动这么大的飞虫呢?”爸爸耐心地给诚诚讲解了关于蚂蚁的知识。诚诚又问:“小蚂蚁走的好慢哦,好辛苦的样子,它有多少条腿呢?”爸爸说:“以前爸爸也没太注意过哦,诚诚真细心,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好不好!”接着,爸爸又和诚诚一起找来关于蚂蚁习性的书籍来阅读,晚上爸爸还陪着诚诚一起做游戏表演蚂蚁搬食物给妈妈看。
问题: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2)上述材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什么原则?试结合实际分析。
答:
(1)①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
②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的原则;
③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④教育要求一致和教育方法灵活相结合原则。
(2)①材料体现了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
②由于学前儿童还很幼小,他们不能独立生活,需要成人照顾,孩子的任务就是成长和玩。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不能靠指导其读书,也不能靠说教训斥,而必须从孩子的特点出发,寓教于生活、寓教于娱乐。让孩子在生活和娱乐中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认识世界。寓教于生活和娱乐的原则,并不要求家长花费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只需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在生活和娱乐中处处可实施教育,能够敏锐地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