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即(C)
A.教育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物质资源
2.属于物质环境的是(A)
A.个人居住条件
B.家庭生活气氛
C.思想观念
D.民俗习惯
3.我国传统教育中居于首位的是(A)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4.在校学习期间要通过学校生活而进行的社会化属于(B)
A.初级社会化
B.次级社会化
C.第三级社会化
D.第四级社会化
5.主张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洛克
B.华生
C.皮亚杰
D.柏拉图
6.一般学者认为,儿童早期最发达的感觉是(C)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触觉
7.儿童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注意力
D.思维力
8.老少相随,以老教小的幼儿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B)
A.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B.氏族社会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D.军事民主时期
9.卢梭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代表作是(C)
A.《母育学校》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人的教育》
10.蒙台梭利认为,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是(B)
A.秩序敏感期
B.行走的敏感期
C.语言敏感期
D.细节的敏感期
11.皮亚杰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D)
A.成熟
B.练习和习得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平衡
12.陶行知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A)
A.幼儿教育
B.少年教育
C.青年教育
D.成人教育
1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体现的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A)
A.体育目标
B.智育目标
C.德育目标
D.美育目标
14.儿童在游戏中,首先学会发现自我,并学会与人相处,这主要表明游戏促进儿童的(B)
A.认知发展
B.社会性发展
C.情绪发展
D.身体发展
15.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C)
A.一小时
B.两小时
C.三小时
D.四小时
16.早从1986年起,在学前教育领域极力提倡发展适宜性原则的国家是(D)
A.日本
B.德国
C.中国
D.美国
17.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是(B)
A.直观形象法
B.游戏化方法
C.角色扮演法
D.环境体验法
18.包括事例分析和行为练习的移情训练方法是(D)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
D.情境表演
19.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长久和持续的,伴随子女整个成长过程,凸显家庭教育的(A)
A.终身性
B.多样性
C.率先性
D.生活性
20.学龄前儿童处于动作思维发展的时期,针对这一特点采用的学前教育方法是(C)
A.细心观察
B.满足兴趣
C.动手多练
D.巧用提示
21.托儿所大班的儿童年龄为(D)
A.10个月或1岁以下
B.1岁左右~1岁半
C.1岁半~2岁
D.2~3岁
22.我国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是在(D)
A.1903年
B.1904年
C.1919年
D.1951年
23.幼儿教育的任务是服务于幼儿的(C)
A.职业能力的发展
B.劳动技能的发展
C.基本素质的发展
D.学科知识的发展
24.按鲍尔比的划分,新入园幼儿出现的分离焦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C)
A.反抗阶段
B.失望阶段
C.超脱阶段
D.消除阶段
25.一个小女孩说自己有50多个洋娃娃,可她实际只有3个,这种说谎行为是(A)
A.夸耀式的说谎
B.掩盖式的说谎
C.模仿式的说谎
D.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说谎
26.在学前教育领域,正确应对幼儿园与家庭关系的做法是(B)
A.教师单向影响家长
B.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教育者
C.教师与家长相对立
D.教师和家长只限于交流信息
27.孩子初入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对于园所的心态处于(B)
A.需求期
B.希求期
C.忽略期
D.疑惑期
28.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之一是(A)
A.认知能力
B.沟通能力
C.科研能力
D.自学能力
29.世界上最早实施的社区教育,其形式是(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成人教育
30.创建于我国福州市黎明村的农村学前教育形式是(B)
A.玩具图书馆
B.儿童游戏场
C.亲子活动园
D.家长辅导站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文化(狭义)
文化的狭义概念——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32.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3.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34.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35.保育员
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7.简述学前教育贯彻综合性原则的注意事项。
答:
(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
(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
(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
38.简述家长育儿守则的主要内容。
答:
(1)做好榜样;
(2)尊重儿童;
(3)理智的爱;
(4)规矩明确;
(5)步调一致;
(6)适当回避。
39.简述托儿所的选址要点。
答:
(1)选择地势平缓,空气新鲜的地方;
(2)宁静的环境;
(3)有托儿需求的社区。
40.简述幼儿园混合班的教育特点。
答:
(1)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作息表;
(2)分层分组教育,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
(3)发挥混龄优势,让儿童教育儿童。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1.论述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答:
(1)倡导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应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施爱的目的就是解放蕴藏在儿童身上的天赋才能,并在儿童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和真诚的关系。
(2)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他认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和向导。他要求母亲要热爱孩子,了解孩子,观察孩子的需要,从而尽力使孩子的本能在自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3)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他认为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儿童的语文、测量、算术的基本能力。因此,知识教学的要素总结为测量、计算和语言的能力训练,从而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他认为儿童只有通过感官才能获得初歩的正确的知识,所以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不同的特点。
(5)教育内容分为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家。
四、应用题:本大题10分。
4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如何运用行动操练法进行教育教学。
答: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为提高行为练习的有效性,行动操练练习可以贯穿于各种活动中,但在一定时间内须有一个主要的目的。所以在活动前后都要向儿童讲清行为练习的要求及其意义,使其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激起儿童练习的意向和积极性,在理解的情况下自觉练习,并注意用行为练习的结果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
(2)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在儿童进行行动操练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讲解和示范,指出难点和易犯的错误,使儿童获得有关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恰当地伴以指示、提示、引导和示范,并进行必要的检查、督促、适当的评价、鼓励,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其认识、情感与行为得到全面发展。
(3)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根据练习材料的性质和儿童年龄特点,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开始阶段,练习次数多些,每次时间要少些,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单一练习到综合性练习,不断提出新的练习要求,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以引起儿童练习的要求和愿望。
(4)练习的方式和要求多样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提高儿童练习的兴趣,避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过程中的要求也要有所变化,刚开始时要求正确,然后再要求熟练,这样逐步提高要求,及时评价、指导,让儿童知道练习的结果,同时也要鼓励儿童自我监督能力和创造精神,防止盲目模仿和机械重复。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个别辅导,及时校正错误,以免形成习惯不易于纠正,对能力差的儿童要多给予练习的机会和具体的帮助。对值日生等每日进行的行为练习要常抓不懈。
(5)家园配合。家园配合是关系到行动操练结果能否保持和发扬的关键问题。常见的现象是,儿童在幼儿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行动操练而获得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技能,回家后则因父母的宠爱和娇惯而丢失或无法保持。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明了教育内容和目的,统一认识和要求,从而使儿童的行为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