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1分,共17分。
1.管理者在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C)
A.与非正式组织沟通
B.用任务或者目标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疏导
C.容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D.建立相关规定
2.真正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体现在这种制度的内化程度,这体现了规章制度的(D)
A.版本化
B.民主性
C.持续性
D.内隐化
3.由园所内不同组织或部门所产生的工作计划,如园务工作计划、团支部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等,这类计划从组织层面产生,属于(C)
A.A类计划
B.B类计划
C.C类计划
D.D类计划
4.管理者行使协调职能时应该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其中不包括(A)
A.组织与工作的关系
B.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C.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关系
D.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5.(A)是指管理者对组织系统运作中各方面的关系进行沟通、调整和处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系统中各种关系的平衡性。
A.协调职能
B.控制职能
C.指挥职能
D.决策职能
6.民主管理是现代幼儿园管理的必然趋势,下列工作方法不属于民主管理的是(D)
A.确立制度
B.依靠组织
C.鼓励参与
D.角色错位
7.目标管理是保证园所组织有序运转的基本方法,首先要进行(C)
A.目标分解
B.目标执行
C.目标制定
D.目标评价
8.管理目标的分解可以在两个层面展开,这两个层面分别是(A)
A.时间上的分解和空间上的分解
B.组织内分解和组织外分解
C.决策层分解和执行层分解
D.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
9.(C)不是具体的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而是反映园所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园所发展方向、人员素质与精神风貌的长远要求所规定的制度。
A.规定
B.例外
C.章程
D.制度
10.(B)是通过授权来完成的,通过职位授予实际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A.条例管理
B.分层管理
C.授权管理
D.例外管理
11.如果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的结构的是(D)
A.表层文化
B.深层文化
C.中介文化
D.观念文化
12.组织文化的中心是(A)
A.人本文化
B.组织价值观
C.柔性管理
D.增强凝聚力
13.管理者可通过一定方法促进员工的自觉实践和自觉行为,在提升员工行为的工作方面,包括(B)
A.及时收集信息
B.提供制度保障
C.加强认同教育
D.树立认同榜样
14.领导要素理论提出的领导要素不包括(A)
A.管理条例
B.领导者
C.被领导者
D.环境
15.提出管理方格理论的是(D)
A.西蒙
B.坦南鲍姆和斯米特
C.巴纳德
D.布莱克和莫顿
16.下列属于教育行政法规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管理条例》
D.《儿童权利公约》
17.学前教育督导有综合性、专项督导和经常性督导,这是按督导的(A)来分的。
A.内容
B.范围
C.目的
D.机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18.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管理具有国际化、多样化、科学化、(整体化)与规范化的趋势。
19.从横向上来看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它包括行政-计划式运作机制、指导-服务式运作机制和(监督-服务式)运作机制。
20.组织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决策方向和决策行动的选择基础上的,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出符合本组织系统的行动方案,体现了决策的(选择性)。
21.从决策的性质来划分,决策可以分为(战术决策)和战略决策。
22.从决策的内容和依据来划分,决策可以分为(价值决策)和事实决策。
23.人们把戴明的(管理过程理论)称之为“戴明环”。
24.有效管理需要通过信息来引导,园所信息管理的基本环节大致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
25.(形象文化)是用一定的文化理念和形式来设计组织的形象,并通过组织的形象来传递和宣传组织文化的循环和发展过程。
26.(行为识别)具体是由组织行为即工作行为、服务行为、经营行为、公关行为等内容所构成的组织的行为规范。
27.(教育行政体制)指国家领导管理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管理本国教育事业的制度化途径。
28.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
29.教育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计划、教育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的评价,亦称过程评价。
30.(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个体的过去为参照,评价个体的现在或以个体的某一方面为参照,评价其他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31.简述园所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答:
(1)合理计划。
(2)有效实行。
(3)监督检查。
(4)总结提高。
32.简述园所管理中管理效能的概念。
答:
(1)管理效能是由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两个方面组成的,管理者应该树立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相统一的效能管理观。
(2)管理效率即在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产生的管理效果之间的比率;
(3)管理效益即在管理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所产生的管理结果和所获得的利益;
(4)管理效能,即在管理过程中某种潜在的管理能力。
33.简述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答:
(1)集权制行政体制。
(2)分权制行政体制。
34.简述加强学前教育法制的必要性。
答: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3)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法规的需要。
35.简述学前教育规划的执行。
答:
(1)进行规划的宣传教育工作。
(2)建立目标责任制,注重组织制度的落实。
(3)加强监控督导。
(4)总结规划完成情况。
36.简述学前教育督导的职能。
答:
(1)监督职能。
(2)指导职能。
(3)评价职能。
(4)反馈职能。
37.简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答:
(1)初拟指标并加以筛选。
(2)分配权重构成指标体系。
(3)试用并修订完善,定案成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试论述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答:
(1)教育政策是国家、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路线的教育任务,根据当前的情况和历史条件制定的关于教育的具体行为准则。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从联系上说,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利益。教育政策对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起指导作用,而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定型化,是保证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有效形式。
(3)从区别上说,教育政策是由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所授权的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一般不具有法的条文化的严格形式,具有指导性,其实施主要靠宣传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靠党纪、政纪加以约束。教育法规是由宪法、法律规定的有权制定法规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教育法规比教育政策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制定、修改和废除都须要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
39.结合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谈谈加强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意义。
答:
(1)鉴定功能。
(2)导向功能。
(3)激励功能。
(4)反馈功能。
(5)研究与改进功能。
(注:结合案例阐述,可酌情给1~5分)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15分。
40.要为某城镇小区做一份学前教育建设规划,需要做哪些工作?并谈一谈编制学前教育规划遵循哪些原则?
答:
(1)研究学前教育规划的相关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2)原则:
①学前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②学前教育发展与国民教育整体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③学前教育规模与质量相互协调的原则;
④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注:结合实例,阐述合理,可酌情给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