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学前教育诊断的原则。
答:
(1)客观真实的原则;
(2)科学有序的原则;
(3)耐心谨慎的原则。
2.简述对学前课程实施策略诊断与咨询时应考虑的内容要点。
答:
(1)实施策略与学前课程理念的一致与不一致;
(2)实施策略的单一性与多样性;
(3)实施策略的有机性和离散行;
(4)实施策略的确定与不确定。
3.简述学前教育机构游戏环境设置的一般要求。
答:
(1)给游戏环境以清晰的边界和路线标注;
(2)把功能相近的、互补的区域放在一起;
(3)将喧闹区与安静区分开;
(4)给幼儿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间;
(5)将教育的意图渗透进游戏环境中。
4.简述学前教育机构中指导游戏的对策。
答:
(1)有效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
(2)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3)根据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针对不同的游戏主题指导游戏;针对不同的情节发展指导游戏。
5.简述从认知发展角度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答:
(1)重复肌肉运动的基础游戏;
(2)使用玩具材料构造物体的结构游戏;
(3)假装与扮演角色的角色游戏;
(4)承认接受并遵守所确立规则的规则游戏。
6.简述学前教育机构信息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来源。
答:
(1)同伴群体是幼儿重要的教育信息资源;
(2)幼儿家长是教育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3)当地的自然环境是教育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4)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传统与场所;
(5)当地的社会生活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
(6)各类媒体信息。
7.简述对教研资料诊断与咨询时应考虑的要点。
答:
(1)是否已经尽可能搜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
(2)是否已经研究整理了与问题有关的他人研究的信息;
(3)是否明确他人的研究信息对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
(4)是否已经对怎样收集、整理、保管自己的研究资料做出了初步的规划。
8.简述幼儿教师应有的儿童观与实际水准存在差异的一般成因。
答:
(1)不了解、不熟悉或不理解关于如何看待儿童的法律条文,导致对儿童的忽视;
(2)有选择的喜欢孩子,而不是无条件的热爱儿童,导致对儿童的偏爱;
(3)对儿童的个体差异及发展不均衡的认识片面,导致对儿童的不公正评价;
(4)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导致儿童观中的功利思想。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9.试述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答:
游戏是幼儿自觉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游戏活动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应做到:
(1)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包括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这些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
(2)游戏的情节、内容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
(3)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
(4)游戏中环境的布置与保持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
(5)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制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6)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来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感体验。
10.结合实例试述幼儿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答:
(1)对个人的价值。持续从事研究可以不断提高个人进行职业研究和生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进而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水平和生活质量。
(2)对所教幼儿的价值。通过研究实践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个人教育经验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科研产生出来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技术能促进幼儿的正常发展。
(3)对所在、所属、所影响范围内工作推进的价值。符合客观规律的科研成果便可以由更多的教师和幼儿直接分享到成果所带来的好处。
(4)对他人研究的启发价值和对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价值。
(结合实例可酌情给1-2分)
11.试述如何解决幼儿教师教育观存在偏差的问题。
答:
(1)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学习,进一步认识幼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明确幼儿教师保教结合的职责,深刻领会幼儿的学习特点,全面兼顾幼儿的学习内容。
(2)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班级规模的规定,并尽可能开展小组教学或小组活动,力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可能的机会。
(3)营建宽松、愉悦的园内或班级氛围,亲近每一个幼儿;有效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设法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教具及其他设备,重视幼儿园空间设计及物质材料使用的整体规划。
(4)开展游戏与幼儿发展、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游戏指导策略以及游戏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加深对幼儿游戏特点、作用的认识,提高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水平。
(5)科学灵活地确立幼儿教育的评价指针、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时间,使幼儿教育评价不仅有利于考察幼儿的发展结果,而且有利于考察幼儿的发展过程;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分析问题症结、明确努力方向,从而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在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装满水的盆子、石头、铁块、积木、小皮球等各种材料。在让幼儿一一辨认后,教师说:“孩子们,你们带着这些朋友去玩一玩吧。”教师话音刚落,幼儿便一拥而上争抢材料。虽然教师努力维持秩序,但场面仍然比较混乱,不时有幼儿把水泼洒到同伴身上。当幼儿问及如何让积木沉到水里时,教师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探索答案。活动结束环节,教师让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哪些东西是浮上来的。最后,教师得出结论:“比较重又比较小的东西容易沉下去,比较轻又比较大的东西容易浮上来。
请根据学前课程实施中系统教学活动诊断与咨询的基本要求,分析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答:
系统教学活动诊断与咨询需要考虑的因素,该案例全部涉及。
(1)活动反映的理念错误。
(2)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作用发挥的不合理。
(3)活动中幼儿混乱无序。
(4)活动材料较丰富。
(5)活动策略比较刻板。
(6)活动目标未达成。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只是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而对如何操作以及为何操作等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整个活动进程都是在教师预设的程序中进行的,对幼儿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让幼儿无目的的探索来敷衍;教师结论错误。
13.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B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有家长周一送孩子,到“家长园地”想看看近期幼儿园活动安排,活动剪影,有没有新资讯,一看内容还是一个月前的,内容也乏善可陈,不由自主跟其他家长说:也不知道老师天天忙什么,还说我们家长意见多,我看她们才不专业。
请你运用学前机构心理环境构建及信息环境的开发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给出家园合作的建议。
答:
(1)A教师对家园合作的一个理解就是“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幼儿园管”周一孩子回来常规变差了,教师抱怨家长不作为,其实习惯养成后孩子即使有反复也会很快按习惯生活与学习,孩子变化大,证明孩子的好习惯还不稳固,教师更应该联系家长,多交流,共同稳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2)B教师认为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的更多的教育知识,具有更强的能力而自居,抱怨家长不配合自己工作还乱提意见,并没有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去了解家长的需求,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教师是家园合作活动单位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取得家长的信任,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热情。
建议:
(1)教师和家长首先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其次是平等的教育合作者关系并且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2)幼儿园为家长创设的有关家庭教育的信息环境首先要有助于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比如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爱子观等;其次有助于家长和幼儿园教育的互动,比如介绍幼儿园近期重大活动、孩子们的作品,家长教育经验心得体会等。
(3)家长要向幼儿园提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对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一切做出反应,不应一味的贬低幼儿园及老师的付出。如果发现幼儿园某项工作不到位,应该给予合理化建议或帮助幼儿园开展工作,形成家园工作的良好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