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网首页 > 历年真题 > 教育类专业 > 正文

广东2019年1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01-01 14:52:00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广东2019年1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要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遵循的是(A)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独立性原则
2.中班幼儿学计算时,用在头脑中点数物体的动作来代替原先用于指去点数的动作,这是(B)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3.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D)
A.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B.和“客体永存性”的认识密不可分
C.注意开始受表象和语言的影响
D.无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4.小明跟随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玩具,高诉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这属于(D)
A.识记
B.保持
C.再现
D.再认
5.“苹果”一词在人脑中的语言或文字形象属于(D)
A.具体表象,是大脑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具体表象,是大脑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符号表象,是大脑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符号表象,是大脑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6.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这一特点符合的年龄阶段是(D)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7.下列关于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B.从想像的个人情绪性,发展到外界刺激引起的直接性
C.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D.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8.在一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幼儿由于同情被捉去的小鸡,产生了这样的想像:“最后又把小鸡救回来了。”这表明(B)
A.想像能引发情绪
B.情绪能影响想像
C.想像是行动的推动力
D.混淆假想与真实
9.幼儿只凭自己的个别经验、个体意义的象征进行思考的“自我中心思维”是处于(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10.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是掌握(A)
A.数的组成
B.给物说数
C.按数取物
D.口头数数
11.意志行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C)
A.最初的习愦性动作
B.手眼动作协调
C.具有明确目的
D.克服内部障碍
12.兴趣可以使人在充满乐趣的状态下,主动、高效地从事各种活动。这体现了兴趣的(D)
A.稳定性
B.指向性
C.情绪性
D.动力性
13.过多的电视暴力能影响儿童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作是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以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这体现了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中的(D)
A.惩罚
B.强化
C.挫折
D.榜样
14.发展孩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是(A)
A.帮助孩子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B.观看亲社会电视节目
C.父母老师树立榜样
D.强化孩子亲社会行为
15.根本上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是(C)
A.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B.心理的内部矛盾
C.社会环境
D.遗传因素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重学记忆
是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后,经过一段记忆消逝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学习的时间要少一些。
17.无意想象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像。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18.电报句
又称双词句,是一般出现于1岁半至2岁半左右,由2个或3个单词组成的。其特点是语句断续、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略去连词、介词,指示词、助动词等虚词,类似于打电报时使用的语言。电报句表达的意思比单词句明确,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句子的雏形。
19.理智感
是人所特有的、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20.男女双性化
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筒述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方面。
答: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儿童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随年龄的增长和教育影响而逐渐发展,分为低、中、高三级。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与观察目的性的提高密切联系。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学习活动要求观察要精细。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经历个别对象一空间联系一因果关系一对象总体的阶段。
(5)观察方法的形成:依赖的外部动作,经历用手指点一点头一内部语言的阶段,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的观察发展,受成人的指导语影响。
2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应的遗忘变化趋势。
答: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就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23.简述儿童概括发生的三个阶段。
答:
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儿重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直观的概括:儿重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进行概括。
(2)动作的概括: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而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3)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含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24.简述学前儿重的情绪培养中采取的积极的教育态度。
答: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经常处于父母“你不行”,“太笨了!”等的负面影响下的孩子情绪消极,也没有活动热情。
(2)耐心倾听孩子说括。孩子总是愿意把自己的见闻向亲人和老师诉说,但有时成人会觉得孩子说的话幼稚可笑,这会使孩子感觉弧独,情绪不佳。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成人积极的暗示和强化会对孩子产生积极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试论述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答: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4)认识能力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给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6)创造能力萌芽。幼儿晚期,确确实实地出现了创造力的前芽。
26.试论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答: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知道白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提性别角色认识(2-3岁),孩子能区别出一个人是男还是女;就说明他己经具有了性别概念。儿童性别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已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
(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已能明确分自己是男是女但对性别角色的认识还不明确,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
(3)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这时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1分。
27.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操等动作。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
请问:
(1)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攻击行为属于哪一类的攻击性行为?
(2)请说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答:
(1)工具性攻击;
(2)特点:
①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②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③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小班儿童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儿童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