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事管理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源于其(D)
A.政治性
B.社会性
C.实用性
D.科学性
2.开始设立“三公九卿”这一政治体制来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的是(D)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3.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的筹建时期是在(B)
A.晚清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4.以个人的资历条件和身份作为分类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是(B)
A.职位分类制
B.品位分类制
C.文官制度
D.工作分析制
5.职位分类最早产生在(B)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6.我国行政级别与职级的设置,类似于古代的(C)
A.官职和阶品
B.职品和阶品
C.官职和职品
D.职务与职称
7.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通过职业标准,反映了特定职业所需要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是(C)
A.从业资格
B.执业资格
C.职业资格
D.职称资格
8.从员工创造力发挥的角度论证了员工流动的必要性的理论是(D)
A.勒温的场论
B.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C.雷诺曲线
D.库克曲线
9.组织人事规划供给预测的内容包括组织外部的人员供给和(C)
A.国家层面的人员供给
B.地区层面的人员供给
C.组织内部的人员供给
D.竞争对手的人员供给
10.人事录用工作的最基本原则是(B)
A.公平原则
B.合法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开原则
11.录用的效率评估体现在(B)
A.录用数量
B.录用人员的工作绩效
C.录用的成本
D.录用人员的能力
12.下列基于员工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是(B)
A.人事预测
B.员工的职业规划
C.组织的目标分析
D.组织外部环境分析
13.病、弱、残、亡和退休的员工流出形式是(A)
A.自然流出
B.非自然流出
C.随机流出
D.自愿流出
14.公务员流动类型中的水平流动属于(B)
A.入界流动
B.界内流动
C.出界流动
D.垂直流动
15.下列选项中,按绩效考核的性质划分的是(D)
A.口头考核与书面考核
B.直接考核与间接考核
C.个别考核与集体考核
D.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
16.360度绩效考核法的信息来源除了来自上级、同事、下属、支持者以及本人外,还应该来自(B)
A.父母
B.服务对象
C.员工之前的单位
D.网络
17.员工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付出了劳动因而从组织中获得的货币报酬指的是(D)
A.薪酬
B.保险
C.福利
D.工资
18.建国以来,我国的工资制度经历了(D)次比较重要的改革?
A.1
B.2
C.3
D.4
19.在执行决策过程中,为了防止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偏离和偏差、考核计划实施情况而进行的监察,称为(B)
A.事前监察
B.日常监察
C.事后监察
D.专门监察
20.下列属于经济监察机关的是(B)
A.检察院
B.审计机关
C.行政监察机关
D.组织人事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人事管理的特性有(ABC)
A.社会性
B.利益的多极性
C.管理的层次性
D.实用性
E.边缘性
22.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官吏考核办法有(BCD)
A.“四善”
B.课考
C.“上计”
D.监察
E.“二十七最”
23.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有(ABCDE)
A.法治化
B.政治中立
C.政事分开
D.职务常任
E.功绩制
24.职位分类的直接起因主要有(ABCE)
A.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
B.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C.进行有效考核的需要
D.促进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
E.适应专业分工的需要
25.我国公务员职位横向划分的类别有(ABCD)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法官检察官类
E.工勤技能类
26.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具有的特点有(ABC)
A.纯技术性
B.低替代性
C.技术权威性
D.纯执行性
E.高替代性
27.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有(ABCD)
A.文件筐处理
B.角色扮演
C.管理游戏
D.无领导小组法
E.心理面试
28.公务员流动的基本特点有(ABCD)
A.利益驱动性
B.动态适应性
C.能级对应性
D.行政文化引导性
E.单向垂直性
29.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激励的有(BCDE)
A.参与程度
B.考核机制
C.薪资标准
D.福利待遇
E.晋升机制
30.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职权有(ABCDE)
A.谏诤权
B.纠举权
C.封驳权
D.监察礼仪权
E.弹劾权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人事信息
人事信息,是指在人与事,以及共事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当这些现象被人们感知,并用语言形式描绘成种种消息资料等时,就成为人事信息。
3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对一个组织机构中的所有职务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责任、要求条件、技术与环境条件及有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和记载。
33.员工流动管理
员工流动管理是指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流入、内部流动和流出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可获得性,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34.人事监察
人事监察就是监察主体通过认可的方式,对组织机构以及其任职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时的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也包括在人事任命、选聘、考核、培训、交流、退休、薪酬待遇等各人事管理环节,对相关行为的合理合法性的管理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人事管理的涵义。
答:所谓人事管理,是指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与相关的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谋求人与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的相互适应,实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实现高效完成事情这一目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36.简述公务员职务的特点。
答:
(1)职务是机关职能的微观载体。
(2)职务具有独立性。
(3)职务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
(4)职务数量具有有限性。
37.简述人事培训评估的四个层次。
答:
(1)反应,即学员的直接感受,表现在学员对培训活动的反馈;
(2)学习,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体现在学员的考核成绩评估;
(3)行为,即学员工作行为的改进程度,体现在工作表现的评估上;
(4)结果,即工作业绩的提高程度,体现在工作绩效的评估上。
38.简述绩效考核的原则。
答:
(1)公平公正原则。
(2)客观准确原则。
(3)多元化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
(6)公开性原则。
(7)及时反馈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人事规划控制的程序。
答:
(1)确定控制目标。
(2)制定控制标准。
(3)建立控制体系。
(4)衡量评价实施效果。
(5)采取调整措施。
40.试述福利水平为什么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答:
(1)福利待遇过高会导致财政负荷严重,因为福利具有刚性的特征,“只升不降”,终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会入不敷出。虽然通过提高税收等方式可以增加福利资金来源,然而民众身上的负担不可小视,随时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制作。
(2)福利待遇过高的话会导致处于核心地位的激励功用锐减或者失效,甚至产生“福利陷阱”“主动失业”等消极现象。福利待遇过高将导致员工失去通过劳动获取合法报酬的动力,出现动力不足现象。
(3)不管是有形的实物和货币福利还是无形的社会公益服务福利,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都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逆向的反冲击作用,这一情况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更为明显,甚至会对整个宏观发展环境形成难以估量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