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的是(B)
A.目的性
B.能动性
C.自觉性
D.创造性
2.能够有效地管理大量投资、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拓宽了组织所能达到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群体组织结构是(C)
A.职能式结构
B.水平结构
C.直线制结构
D.矩阵结构
3.劳动者自我控制的实现是通过(B)
A.生理机制
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
D.思想机制
4.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E中,E所代表的是(B)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5.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是(A)
A.健康
B.社会阶层
C.教育
D.年龄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B)
A.从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从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
C.从劳动者行为的个体角度
D.从劳动者行为的群体角度
7.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A)
A.达伦道夫
B.涂尔干
C.怀特
D.萨拉尼
8.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B)
A.自学成才的道路
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
D.自我创业的道路
9.下列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是(D)
A.未成年人及童工
B.残疾人群体
C.老年人群体
D.城市失业者和下岗职工
10.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D)
A.组织文化
B.管理体系
C.组织成员
D.组织环境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为(A)
A.三方协调机制
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
D.工会谈判
12.在一个保险公司中,一个经理把其组织设计成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等不同的部分,其划分的依据是(C)
A.按计划项目设置
B.按客户设置
C.按产品设置
D.按功能设置
13.企业既定权利争议是指(D)
A.在确定权利义务关系时产生的分歧
B.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具有独特内容的争议
C.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具有共同内容的争议
D.对既定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和履行产生的争议
14.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C)
A.绩效报酬
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
D.社会福利
15.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A)
A.订立或变更合同时
B.履行合同时
C.争议处理时
D.合同生效时
16.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险的是(D)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人寿保险
17.社会保障的主体是(A)
A.国家
B.个人
C.企业
D.社会
18.我国农村改革以前的“大跃进”时期,劳动力的转移属于(A)
A.控制型转移
B.自主型转移
C.压迫型转移
D.排挤型转移
19.就业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最基本的基础和前提的功能是(A)
A.劳动者生活保障的功能
B.劳动者自我实现的功能
C.劳动者自我发展的功能
D.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20.关于完善和强化对残疾人的就业服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对残疾人实行半免费服务
B.各职业中介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要严格审核用工单位的招聘启事,对有歧视残疾人内容的,要坚决制止
C.有关单位要做好残疾人的职业指导工作,将职业指导贯穿从求职到就业的全过程
D.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采取开办残疾人就业专场等形式,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职业指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下列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有(BCE)
A.自来水业
B.畜牧业
C.交通运输业
D.建筑业
E.住宿与餐饮业
22.社会调查的类型有(ABD)
A.普查
B.抽样调查
C.访问调查
D.个案调查
E.文献调查
23.劳动者的社会素质包括(ABC)
A.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劳动者的现代化
D.劳动观念
E.心理素质
24.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按照气质将人分为(ABCD)
A.多血质的人
B.胆汁质的人
C.黏液质的人
D.抑郁质的人
E.神经质的人
25.下列属于正式组织的有(ACD)
A.企业组织
B.集邮组织
C.教育组织
D.学术组织
E.绘画组织
26.韦伯开创的社会分层理论中,三指标体系分析法是指(BDE)
A.地位指标
B.财富指标
C.社会贡献指标
D.权力指标
E.声望指标
27.社会保障的功能表现在(BCDE)
A.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B.稳定的功能
C.调节的功能
D.补助的功能
E.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28.西方劳动关系的主流学派有(ABCDE)
A.新保守学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E.激进派
29.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的条件有(ABD)
A.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B.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C.有劳动义务的
D.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E.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
30.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实现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ABCD)
A.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消化
B.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C.组织和管理剩余劳动力有序地跨地区流动
D.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
E.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职业
所谓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
32.劳动者的社会素质
社会素质主要指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相应的认识能力、劳动态度和心态,它是劳动者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教育和灌输所具备的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属性。
33.劳动报酬
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其全面的满足。社会学上的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得到其他方面的收益,特别是心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满足。
34.人力资本
就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的总和,是由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也就是对劳动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投资、迁移投资和其在接受教育时放弃的工作收入等价值在劳动者身上的凝结。
35.结构性失业
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因衰落部门的劳动者与扩展部门的工作需求不相吻合,或现有的职位空缺同劳动者所处地理位置太远而形成的失业状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述劳动者的特征。
答:
(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3)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4)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37.简述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
答:
(1)健康;
(2)社会阶层;
(3)教育;
(4)性别;
(5)年龄;
(6)负担;
(7)自我观;
(8)地理因素。
38.简述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答:
(1)主体因素;
(2)环境因素;
(3)经济因素;
(4)社会因素;
(5)政治因素;
(6)制度因素;
(7)传媒因素。
39.简述失业保险的特点。
答:
(1)普遍性;
(2)强制性;
(3)互济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0.试述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答:
(1)建立健全平等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
(2)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4)建立健全调解劳动争议的机制;
(5)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援助机制。
41.试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答:
(1)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2)加快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3)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4)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5)妥善解决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问题;
(6)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加强养老基金的征缴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