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个家庭钟点工属于的就业类型是(A)
A.弹性就业
B.阶段性就业
C.非正规就业
D.不充分就业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B)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这九类的是(C)
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工人
4.我国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形式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与社会根源,它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从本质上看,也是(C)
A.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就业形式
B.城镇居民有计划、有组织的就业形式
C.人们为适应经济结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和创业的一种就业形式
D.农村劳动力有计划、有组织的就业形式
5.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保障制度是(D)
A.救助型
B.福利型
C.自助型
D.保险型
6.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A)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7.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C)
A.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8.按照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从事的工作是(D)
A.社交、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性比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应急性比较强、难度比较高的工作
9.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是(C)
A.自助型
B.保险型
C.国家保障型
D.福利型
10.下列不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的是(D)
A.儿童
B.老年人
C.残疾人
D.下岗职工
11.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A)
A.预期社会化
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初始社会化
12.下列不属于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内容是(C)
A.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代价
B.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C.残疾人天生缺陷,本来就成为社会的负累,他们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13.适用于一般纺织企业的定额方式是(B)
A.劳动定额
B.看管定额
C.时间定额
D.产量定额
14.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劳动关系比较正式,是受到《劳动法》规范和调整的,而劳务关系没有法律约束
B.劳动关系的建立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务关系则是由双方协商确定
C.劳动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隶属关系和管理关系,而劳务关系则不然
D.在管理上,正式的劳动关系有较大的自由处置度,而劳务关系则没有
15.韦伯提出了三种权力的概念,其中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的权力是(D)
A.传统权力
B.世袭权力
C.法定权力
D.超凡权力
16.劳动纠纷是什么关系不协调的反映?(A)
A.劳动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企关系
D.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17.最初提出维持生存报酬理论的是(D)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魁奈
D.威廉·配弟
18.为达到预期目标,劳动政策的制定不仅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还要严格遵守(B)
A.现实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B.动态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C.动态原则和强制性原则
D.现实性和目的性原则
19.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D)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20.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B)
A.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市场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D.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美国耶鲁大学的克莱顿·艾尔德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它们是(BDE)
A.生理需要
B.生存需要
C.社交需要
D.关系需要
E.成长需要
22.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
A.泰勒
B.梅耶
C.迪尔凯姆
D.威廉·配弟
E.马克斯·韦伯
23.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内容有(ABCDE)
A.工作环境
B.同事
C.职位变化
D.工作任务本身
E.工作时间
24.斯隆管理研究院的施恩教授总结出来的“职业锚"类型包括(ABCDE)
A.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B.管理能力型“职业锚"
C.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D.创造型“职业锚"
E.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25.非正式组织建立的基础是(ABCD)
A.情感
B.兴趣
C.需要
D.爱好
E.整体组织目标
26.社会分层的发展出现了网络结构观,下列属于该理论概念的有(ACD)
A.社会网络
B.个人魅力
C.社会资本
D.社会资源
E.中产阶级
27.我国改革中的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ABCDE)
A.转换管理机制
B.培育劳动力市场
C.进行社会服务
D.加强宏观调控
E.建立保障体制
28.劳动关系按权力结构可以划分为(ABCE)
A.竞争型劳资关系
B.绝对型劳资关系
C.阶级斗争型劳动关系
D.强制型劳资关系
E.亲权型劳资关系
29.影响失业的原因主要有(ABCDE)
A.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
B.体制转轨
C.科技进步
D.经济周期
E.结构调整
30.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的状况是(ABE)
A.弱势群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B.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C.弱势群体的规模将逐步减小
D.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将逐步减弱
E.弱势群体生活非常贫困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劳动社会化
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32.劳动争议调解
是指企业的调解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纠纷,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或合同约定,推动双方互相谅解,解决争议的方式。
33.人格
是指个体在生理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形成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所具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34.隐性失业
是指存在于企业中的“在职失业”。其产生的基本原因主要是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出于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
35.职业流动
是指劳动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换职业的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述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答:
(1)社会调查法;
①文献调查法;
②访问调查法;
③问卷调查法;
④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37.简述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
答:
(1)职业的社会功能;
(2)职业要求;
(3)职业报酬;
(4)职业环境。
38.简述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内容。
答:
(1)集体谈判制度;
(2)民主协商制度;
(3)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4)三方协调机制。
39.简述劳动就业的社会功能。
答:
(1)增加社会财富的功能;
(2)社会稳定的功能;
(3)社会发展的功能。
40.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答:
(1)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成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3)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4)探索多种保障形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采取积极措施,减缓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冲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1.论述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及其功能。
答: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企业意识、管理方式、企业规范、企业英雄人物和企业形象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1)导向功能;
(2)约束功能;
(3)凝聚功能;
(4)激励功能;
(5)效率功能;
(6)协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