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网首页 > 历年真题 > 管理类专业 > 正文

广东2019年1月自考11470《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01-01 13:20:00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广东2019年1月自考11470《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国际移民迁移模式是(A)
A.线性的单向流动
B.非线性的单向流动
C.非线性的双向流动
D.线性的双向流
2.截止2013年年底国际移民目的地接受移民最多的国家是(C)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俄罗斯
3.研究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最可能外迁的人群是(B)
A.高收入人群
B.中等收入人群
C.低收入人群
D.无收入人群
4.目前我国在亚洲区域的劳务输出占外派劳务总量的(B)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三
C.五分之三
D.五分之四
5.印度输出劳务的主要目的地是海湾国家,其中最多的是(D)
A.伊朗
B.伊拉克
C.叙利亚
D.沙特阿拉伯
6.世界海员劳务输出最多的国家是(B)
A.印度
B.菲律宾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7.孟加拉国侨汇产业中排名第一的是(D)
A.侨汇收入
B.食品业
C.电子产品业
D.成衣业
8.目前全球社会高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D)
A.美国
B.荷兰
C.英国
D.日本
9.金融危机后新加坡调整外籍劳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B)
A.提高雇佣外籍劳工的从业资格
B.提高外籍劳工税
C.改善居住环境
D.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10.在大不列颠获准受雇的外籍人,其劳动许可的发放机构是(A)
A.就业部
B.劳动力服务局
C.社保局
D.政府秘书办
11.1965年10月美国政府颁布了有效期为20年的《移民国际法修正条例》,将原来的移民国别分配制度调整为(C)
A.以技术移民为主的制度
B.以朋友团聚为主的制度
C.以家属团聚的制度
D.以种群团聚的制度
12.法国首次提出有关外籍人的管理条例是在(A)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13.2012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从对外劳务合作的人数看排名第一的国家或地区是(C)
A.澳门
B.香港
C.日本
D.台湾
14.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秩序的基本文件是(B)
A.《海牙规则》
B.《服务贸易总协定》
C.《国际贸易法》
D.《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15.建立政府行业组织经营公司之间的互动机制,发挥各方优势,其中作为催化剂的是(A)
A.行业协会的沟通
B.政府间的谈判、签约
C.政府制定法律
D.经营公司的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当今国际移民分类呈现出多种不同类型,其中以迁移的动机为准,可区分为(ABC)
A.生存性迁移
B.发展性迁移或自愿迁移
C.被动迁移
D.短程迁移
E.独立迁移
17.下列出自三星物产工人之手的建筑有(ABE)
A.迪拜塔
B.马来西亚双子塔
C.东方明珠
D.纽约世贸中心自由塔
E.台北101大楼
18.1788年第一批大规模欧洲移民到澳大利亚定居,他们主要来自(AE)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E.爱尔兰
19.德国外籍劳动者不需要劳动许可的群体,包括(ABCDE)
A.大学教员
B.研究员
C.外国记者
D.专业体育选手
E.不受外国人管理法约束或根据此法规定不需居留许可证者
20.目前我国外派劳务广泛分布在(ABCD)
A.制造业
B.建筑业
C.农林牧渔业
D.交通运输业
E.信息产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简述当代国际移民的特征。
答:
(1)国际移民的频率提高、数量增加。
(2)女性移民的数量日益增加。
(3)国际移民的流向发生变化。
(4)移民的素质要求在提高,移民政策的重心朝吸引科技人才方向倾斜。
22.简述亚洲国家劳务输出的实践与经验。
答:
(1)建立了强有力的权威性组织机构。
(2)制定了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督检查执法的配套措施。
(3)重视海外劳务市场的开发与研究。
(4)强化对私营招募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5)规定并实行了严格的招募与安置制度。
(6)全力保护海外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3.简述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劳务收入的政策变化及目的。
答: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劳务收入的政策变化:
(1)调高外籍劳工税。
(2)提高雇佣外籍劳工的门槛和从业资格。
(3)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新加坡外劳政策已有了明显的改变,雇佣外籍员工的成本和条件都相应提高。
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劳务收入的政策变化的目的:其目的是遏制外籍员工人数迅速增长的势头,减少对外国劳工的依赖,减轻外籍员工对中层经理和执行人员造成的竞争,把外籍员工所占比例控制在1/3。
24.简述英国劳动许可的发放范围。
答:除英国市民及欧盟成员国的国民在英国就业不需劳动许可外,下述外籍人员也不需劳动许可:
(1)专职宗教工作者或在宗教组织设立的机构及设施内从事教育者;
(2)在联合王国尚未设立机构的外国企业的代表;
(3)被英国政府长期认可的外国报社、新闻报道机构的特派员;
(4)外交、领事使节团的成员与其家属及18岁以上的佣人;
(5)外国政府、联合国及英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职员;
(6)根据英国教育部或有关机构实施的交流计划,赴英国学校任教的教师及其翻译;
(7)根据合同在英国领海停泊的外国船只的船员;
(8)外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驾驶员及其助手;
(9)按获准的合同到英国工作的季节性农业劳动者。
25.简述影响各国对外劳务政策的因素。
答:
(1)对外劳务输出是一项较为敏感的商务活动,国际劳务市场受世界经济政影响,对外籍劳务输入的政策经常变化。例如,两伊战争连年不断使劳务市场出趋势。
(2)一国对外劳务政策的变化,还可能出于治理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的考虑。受建筑市场不景气、劳务合作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劳动纠纷和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因素影响,新加坡曾一度暂停引进中国建筑劳务。
(3)一国对外劳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因为其自身政策的某些调整。例如,以色列从2004年7月1目开始,政府要求所有外籍劳务的雇主从工人的工资中直接代扣所并将该款项上缴国库。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论述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发展趋势。
答:
(1)劳动力流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劳务合作空间广阔,从存量和劳务政策两方面分析。
(2)国际劳动力流动方向呈现多样化:一般来讲,国际劳动力的流动方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普通型劳动力的流动趋缓,技术型劳务限制放宽: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保护主义政策,主要是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不会有太大改观,技术型劳务会日益成为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主力。
(4)服务业劳务需求明显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社区及公共服务行业的劳动力出现短缺。
27.试述美国的劳动许可制度。
答:
(1)根据移民国际法,美国对外籍人的劳动许可制度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对非移民的劳动许可制度与对移民的劳动许可制度。对非移民只发放短期劳动许可,对移民则发放长期劳动许可。
(2)对非移民的劳动许可制度:美国限制对非移民共有17大类别签证。
(3)对移民的劳动许可制度:美国现在每年接纳的42.11万名限量移民中,与美国市民及定居者有亲属关系的54%那部分,移民美国不一定需要劳动许可,然而,其余46%那部分,获准长期劳动许可则是移民美国的前提条件;长期劳动许可一般由雇主向州职业安置所提出申请。
申请时雇主必须提交的材料如下:
在市民于定居者中招募不到所需人员的证明;
拟招募的外籍劳动者的工资、劳动条件不会影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证明;
拟招募者的职业资格证明等。职业安置所受理后,由劳工部直接处理;
在有关部门确认准许当事外籍劳动者受雇不会影响美国人就业;
且该外籍劳动者有资格从事就职的工作并且雇主一切都是遵法照章办事后,发放长期劳动许可。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28.菲律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劳工输出大国,有着悠久的劳务外派历史,其境外就业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根据菲律宾的官方数据,目前菲律宾的境外就业人员已达到1050万,占其总人口的1/10,成为亚洲最大的劳务输出国。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的汇款是菲律宾政府重要而稳定的收入,仅2012年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就向菲律宾国内汇回214亿美元,较前年增长6.3%,总额占到菲律宾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5%,成为支撑菲律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向国内汇款之所以持续增长,一方面基于菲律宾经济对境外就业人员汇款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基于外国对熟练菲律宾劳工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在客观上造就了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数量众多,遍布世界194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局面。
因此,菲律宾的经济模式也被称为“分布式经济”。从目前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所从事行业的不同需求。比如日、韩两国的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主要从事ICT服务,即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在台湾的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主要从事制造业、教育和家庭服务(俗称“菲佣”);在新加坡的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主要从事医护服务和饭店服务;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菲律宾境外就业人员主要从事建筑服务等。
菲律宾之所以能成为劳务输出的大国,是因为菲律宾政府始终把境外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断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重视加强对境外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站在国家的高度为境外就业人员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从而在国际就业市场中保持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上述案例所给材料,运用课本中的相关专业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讨论劳务输出对菲律宾的影响。
(2)讨论菲律宾劳务输出对中国的启示。
答:
(1)
①获得巨额的外汇收入。
②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③带动了一批工业制品和其他产品的出口,从而增加了外汇收入。
④缓和了国内失业问题的压力,提高了海外就业者的工资收入。
(2)
①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赴海外工作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
②完善的劳务输出立法制度;
③对海外劳工的保障制度;
④对劳务人员高效的培训体系;
⑤对劳务输出的财政支持政策;
⑥基于劳工崇高的政治荣誉;
⑦支持私营劳务输出机构开展业务。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