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皆从知识和技能、(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课程目标。
A.目标和方法
B.过程和途径
C.过程和方法
D.目标和途径
2.工具性和(B)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文学性
B.人文性
C.思想性
D.知识性
3.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D)
A.主要部分
B.关键部分
C.主体部分
D.核心部分
4.创造性阅读的思维特征是(C)和批判性。
A.怀疑性
B.启发性
C.独创性
D.独特性
5.命题作文心理过程模型认为具有(A)是作文的先决条件。
A.写作知识
B.写作技巧
C.写作积累
D.写作构思
6.写作提纲是表象操作与思维加工结果的简约的(B)
A.内部表现形式
B.外部表现形式
C.基本表现形式
D.基础表现形式
7.情操包括情绪、情感和(C)
A.态度
B.品质
C.思想观念
D.人格
8.根据《标准》精神,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总目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C)个左右。
A.2000
B.2500
C.3000
D.3500
9.语文教学任务决定,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D)的形成和发展。
A.语文知识
B.语文技能
C.语文阅读
D.语文素养
10.下列不属于新课程标准侧重的是(A)
A.重讲解
B.重语感
C.重整体感知
D.重实际运用
11.下列不属于儿童识字认知心理历程的是(C)
A.感知字形
B.分析字形
C.少认多写
D.建立形、音、义的联系
12.苏格拉底式研讨法与传统评价的做法类似的步骤是(C)
A.选定研讨采用的文本
B.教师提出一个起始问题
C.明确教育结果
D.以多种方式完成评价
13.语文学习档案袋资料是(A)的集合。
A.定量与定性评价资料
B.定性评价资料
C.定量评价资料
D.质性评价资料
14.语文教师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具有挑战性的新型教学情境的(C)
A.反思研究
B.教学研究
C.行动研究
D.课程研究
15.“确定课程目标一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是(D)的基本环节。
A.课程活动
B.课程设计
C.课程计划
D.课程发展
16.临场性是说话心理特点之一,具体是指(B)
A.说话要有气势
B.说话要注意场合
C.说话要反馈及时
D.说话要流畅自然
17.批判式倾听主要指的是(D)我们所听到的内容。
A.预测
B.评价
C.判断
D.估价
18.关注、联系儿童的生活世界,充分发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B)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A.生活性学习素材
B.综合性学习素材
C.趣味性学习素材
D.生动性学习素材
19.一般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有语文课本、现代传媒和(B)
A.课外教科书
B.课外读物
C.课外活动
D.课外实践
20.教师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是为语文教学和(C)学生服务。
A.引导
B.教授
C.支持
D.主导
21.除校内的教学活动外,(B)等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
A.综合实践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
C.校外活动课程
D.校外实践活动
22.建构主义不反对一般的知识学习,但强调学习和真实情境应该有(A)
A.关联性
B.共同点
C.相似性
D.相关性
23.通过问题定向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新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A)的知识概念和体系。
A.有意义
B.有系统
C.有价值
D.有逻辑
24.质性课程评价的典范有档案袋评定和(A)
A.苏格拉底式评定方法
B.过程性评定方法
C.终结性课程评定方法
D.定量课程评定方法
25.教师之间的合作能满足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一课程的(A)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价值性
D.操作性
26.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和创编(A)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A.教学材料
B.课程材料
C.教案材料
D.课程大纲
27.校本课程开发重新定义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重视学校教育人员的(C),将课程研究、课程发展与课程实施结合为一体。
A.自主规范
B.规范专业
C.自主专业
D.自主自由
28.校本课程开发重新定位学校在课程发展中的角色,除了可以与国家、地方本位课程发展模式与课程发展结果相配合使用之外,也使社会、社区、学校、教师发展成为一种(A)的关系。
A.伙伴
B.促进
C.亲密
D.互补
29.校本课程开发既重视课程发展的(A),也强调课程发展中学校教职员工的参与和学习。
A.成果
B.过程
C.动力
D.实质
30.“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学语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家庭和校园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B)的目标。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中三个椭圆形的连续运作系统包括(ACE)
A.动力层
B.基础层
C.实施层
D.调控层
E.操作层
32.下列属于写作素质的三维模型的是(BCD)
A.描述
B.知识
C.能力
D.情操
E.分析
33.语文能力往往体现为正确地运用(ABDE)的方法。
A.听
B.说
C.背
D.读
E.写
34.新课程追求的课程理念有(ABCDE)
A.教育民主
B.国际理解
C.回归生活
D.关爱自然
E.个性发展
35.打好识字的基础包括(ABDE)
A.汉语拼音
B.笔画笔顺
C.象形字
D.偏旁部首
E.基本字
36.《有效沟通(第5版)》将交流按层次划分,主要包括(BDE)
A.私人沟通
B.人际间沟通
C.个体沟通
D.小组内沟通
E.公共场合的沟通
37.小学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各个学段虽有不同,但在以下方面是共同的,主要有(ABCDE)
A.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B.自主实践,亲身体验
C.学会利用各种资源
D.与人合作、共同讨论
E.有好奇心,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38.我国实行校本课程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条件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ABE)
A.学校与学校之间
B.学生与学生之间
C.教师与学生之间
D.教师与教师之间
E.地区与地区之间
39.计算机、网络对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BCDE)
A.教学环境的变化
B.教学方式的变化
C.教学过程的变化
D.教学媒体的变化
E.师生角色的变化
40.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ABDE)等诸多不足。
A.评价目的片面
B.评价范围狭窄
C.评价标准单一
D.评价主体局限
E.评价手段单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试列举六种识字教学改革实验。
答:
(1)集中识字;(2)随课文识字;(3)注音识字;(4)韵语识字;(5)字族文识字;
(6)听读识字;(7)字理识字;(8)双脑识字;(9)字根识字;(10)成群分级识字;
(11)部件识字;(12)立体结构识字;(13)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14)四结合识字。
42.简述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策略的类型。
答:
(1)学生作品评价法;
(2)教师观察交流评价法;
(3)报告书评价法。
43.语文老师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答:
(1)较为系统地阅读中国古代文学,记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文,增加文化积淀;
(2)系统广泛的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3)文化修养提高了,就能够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的教学,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打开学生的心灵空间,注重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4.在语文课程中,怎样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答:
(1)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2)注重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45.简述直觉思维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答:
(1)直觉思维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这是由直觉思维使用的材料所决定的;
(2)直觉思维,虽然是在瞬间作出判断,但并非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测,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厚的知识积累之上,运用直观透视和空间整合方法作出的直觉判断。
四、论述题:本题8分。
46.具有教育研究意识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谈谈你对教育研究能力的理解以及语文教师应在哪个方面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答:
(1)教育研究能力,主要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大量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因此,教育研究能力也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
(2)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教师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这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3)语文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一般可以从教学实践入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案例分析”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行动研究”。
(4)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你以找出起点为开端,这个起点是教师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之后,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找到相应资料,再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达到对情境的深入透视和理解。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检验其效果。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
47.以下是某教师的关于《元宵节》的教学案例,请你对教学案例做出评价。
(1)请你对以下案例做出评价
(2)你会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一、送元宵
同学们,你们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吗?
元宵节你们都吃什么呀?
你们喜欢吃什么馅的元宵呢?
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一些元宵,想要送给你们尝尝,你们高兴吗?(送元宵)
不过呀,赵老师的元宵可不是这么容易就吃到的,你们得先完成一项任务才能吃到它。(拿一个元宵演示)看,把元宵轻轻剥开,里面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有一个字,只要你读准了这个字,这个元宵就属于你了。现在我把这些字都挂在黑板上,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看看哪组先完成任务。(贴生字,每组发一组与黑板上贴的生字一样的生字卡片,这样方便学生学习)
二、唱元宵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结果。
(1)全班齐读生字。
(2)打乱顺序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我是火车头,“呜——”(手势动起来)
(5)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
(6)以小组为单位齐读生字。
(7)组词练习。
要求:利用黑板上这些生字,你能组成多少词语?
2.初步感受课文。
同学们,这些生字朋友呀都很调皮,它们悄悄地钻进了你们的语文书里,组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好,请你们打开语文书,告诉我,它的名字是——(板书:元宵节)
(我的板书设计将题目写在两个灯笼之间,突出节日气氛)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小组齐读课文。
(4)全班朗读课文。
(5)试背课文。
(6)会背的学生齐背诵课文。
3.唱课文
同学们,老师把这首好听的儿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呀?
(1)教师范唱。(教师手弹电子琴,边弹边唱)
(2)学生跟唱。
(3)学生练唱。
(4)齐唱元宵。(教师与学生同唱)
三、吃元宵
同学们,唱完了歌曲,现在我们可以吃元宵了。
四、闹元宵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图里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说完整的话)
小朋友家里多热闹哇!你们想不想也来做漂亮的纸鹤和对联呢?请你们拿出你们找到的对联和纸鹤来,跟着老师一起做。(边做边讲)
拿起你做的对联和纸鹤来,谁来说说你的对联上写的是什么?(指名说)好,现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观赏做的对联和纸鹤。(放音乐,喜气洋洋的)
答:
(1)从导入、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等维度进行评价,评价有理有据,能结合小学阅读教学评价的原则对案例进行评价。
(2)能根据新课标中“实施建议”部分对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有关规定,合理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演示法等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