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网首页 > 历年真题 > 教育类专业 > 正文

广东2022年1月自考00471《认知心理》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01-31 14:49:00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广东2022年1月自考00471《认知心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说,表象是多次知觉的结果,表象中出现某种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体现的是(C)
A.直观性
B.集中性
C.概括性
D.深刻性
2.反射活动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A)
A.反射弧
B.感受器
C.效应器
D.神经元
3.一只怀表,放在离被试者耳朵一定距离,使他刚刚能听到表的滴答声。被试者感到表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增强或减弱,叫做(B)
A.注意的紧张性
B.注意的起伏现象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4.是其他一切思维过程基础的思维的基本过程是(D)
A.比较
B.抽象与概括
C.分类
D.分析与综合
5.根据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依赖社会文化背景与先天素质的程度,可以将能力分为(D)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C.知识与技能
D.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6.所坐的火车未开动,因邻车开动,觉得自己的车厢在静静的运动。这属于(B)
A.形状错觉
B.运动错觉
C.形重错觉
D.时间错觉
7.把同样量的水从细高杯子倒到短粗的杯子中,总量不改变,这是守恒原则。对儿童来说,会认为细高的杯子中的水平面高,水就多,而短粗的杯子中水平面低,水量就少,这时的儿童处在(D)
A.感觉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8.我国古代齐的都城世世代代刺绣,那里平常的女子,没有一个不会刺绣的,她们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是(A)
A.实践活动
B.学校教育
C.遗传
D.产前环境
9.传说我国古代的木工巨匠鲁班,因手被丝毛草割破而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这是(A)对创造想象的作用。
A.原型
B.自信心
C.定势
D.社会实践的需求
10.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得到的概念叫(C)
A.单一概念
B.普遍概念
C.科学概念
D.日常生活概念
11.电影、电视、卡通、活动广告的设计,产生视觉效果的制作依据是(B)
A.参照系
B.似动
C.诱发运动
D.背景变化
12.下列关于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D)
A.变化着的新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之间的任何一种显著差异都会引起无意注意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对不随意注意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非相对强度
13.与“韩信分油”类似的问题解决程序的模式是(D)
A.桑代克的研究
B.苛勒的研究
C.八张牌问题
D.河内塔作业
14.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种特点是(A)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5.社会学习理论以(C)为代表,认为儿童语言是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模仿习得的。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班杜拉
D.乔姆斯基
16.指被试者每次采用一种假设,假设一经确定,就不再考虑假设之外的属性,费时较多的概念形成策略是(B)
A.同时性扫描策略
B.相继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
D.冒险性聚焦策略
17.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的划分,是依据(B)
A.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道
B.表象的创造程度
C.表象的效应活动
D.表象的概括程度
18.巴甫洛夫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吃食物流口水”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这一阶段是解决问题的(A)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9.吉尔福特用因素分析探讨智力结构,把所发现的智力因素划分成三个维度。属于第一个维度认识操作的是(C)
A.行为
B.系统
C.记忆
D.意义
20.据研究,1岁左右儿童出现20个左右词的发音,一个词可能代表一个句子,如“抱抱”可能是“妈妈抱抱我”,这时儿童处在言语发展的(B)
A.前语言行为
B.短语阶段
C.电报句阶段
D.结构语言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阅读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影响阅读的因素有(ABCDE)
A.阅读动机
B.家庭阅读环境
C.阅读速度
D.阅读材料
E.社会阅读环境
22.下列关于概念掌握的说法,正确的有(ABE)
A.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概念掌握
B.下定义有助于概念掌握
C.概念运用不是理解概念的环节
D.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内涵一致时,对科学概念的掌握起干扰作用
E.概念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23.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有(ACD)
A.同时进行的活动的熟练程度
B.明确活动的任务
C.建立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
D.注意的分配与活动的性质
E.主体的身心状态
24.语言与思维的联系包括(ABD)
A.语言是进行思维活动最合适的刺激物
B.思维是靠词、语言来表现的
C.语言是思维惟一的条件
D.语言、词的意义通过思维不断充实和发展
E.语言和思维,与客观事物都有必然联系
25.空间知觉包括(ABCE)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距离知觉
D.运动知觉
E.立体知觉
26.推理的正确性决定于它所依据的原理原则是否正确,影响推理的因素有(BCDE)
A.概念的形成
B.推理前提的气氛
C.个人的态度
D.材料的性质
E.个人的偏见
27.下列关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A.问题情境是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叫刺激模式)
B.问题情境越简单、越明显,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C.复杂、隐匿的问题情境,有碍于问题解决
D.一般来说,在变化的情境中,定势有助于人们适应生活而迅速地作出反应
E.一般来说,在不变的情境中,定势往往阻碍人们找到新方法去解决问题
28.下列关于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有(ABDE)
A.注意范围的大小受知觉对象特点影响,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注意的广度越大
B.实验表明,对中等数量的刺激物,进行分组知觉效果较好
C.实验表明,对较大数量的刺激物,直接知觉的效果较好
D.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注意广度
E.活动任务不同影响注意的广度
29.物体大小知觉的决定条件有(AE)
A.物体的大小
B.物体的明暗
C.物体的形状
D.物体的运动
E.物体的距离
30.阅读过程的模式可以分为(ACE)
A.自下而上模式
B.自左而右模式
C.自上而下模式
D.自右而左模式
E.相互作用模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31.推理
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
32.随意注意
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加以意志努力的注意。
33.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心理机能。
34.写作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影响别人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关系。
答:
(1)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是依据脑内活动的性质和动作的外显性质所划分的类别。
(2)认知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
(3)认知能力是获得知识、完成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条件。
(4)操作能力的外显动作明显。
(5)不能把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截然分开。
36.简述追忆难易的影响条件。
答:
(1)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影响追忆的难易。
(2)知识经验越丰富系统,追忆越容易,反之则难。
(3)追忆中的干扰。长时间把回忆集中在一种不是所需要的内容上面,或者由于某种情绪状态,都可以干扰追忆。
37.简要说明认知心理的意识性。
答:
(1)“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冯德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
(2)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认为,意识是不能观察到的,心理学研究对象应该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其任务在于揭露S-R(刺激—反应)。
(3)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都存在片面性。
(4)人的心理、意识是存在的,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人的心理、意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结合人的行为,才能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5)人的认知包含意识成分,也有的没有被意识而存在着。对一些没有被意识到的部分,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对其过程和结果,通过实验获得的材料,间接地进行分析。
38.简述影响创造想象的条件。
答:
(1)社会实践的需求和个人的创造需要;
(2)原型启发是创造的起点;
(3)创造者的思维积极活动;
(4)自信心;
(5)灵感。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39.试述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的各自功能。
答:
(1)意义识记的优越性。
(2)凡是阐述事物内在联系的东西,即有意义的材料,在识记时,利用已有的知识,把新材料和它找到联系,就很容易记,而且记了之后,保留的时间也较久。
(3)如果不理解它的意义,就不容易记,即使勉强地记了,也很容易忘。
(4)因此,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尽可能地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
(5)在识记教材时,最好对它先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论点、论据、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确切地叙述出来。这就是学习时所做的提纲。这不但容易记,也能保持。
(6)机械识记的必要性。
(7)意义识记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不能否定机械识记的作用。
(8)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许多无意义性的或意义性较少的材料,对这些材料只好机械重复地识记。
(9)其次,机械识记可以保证记忆的准确性。机械认记可以补助意义识记的不足。
(10)再次,在儿童时期常常是靠机械识记记住许多东西,可以终生不忘,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这些材料也参加对事物的理解之中。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8分。
40.一个周末的下午,王鹏约了同学一起去看电影,他从阳光普照的室外进入正在播映电影的电影放映厅,最初一瞬间,什么都看不清楚,过了一会才能看到东西的轮廓。
试结合案例,论述:
(1)视觉适应的主要机制;
(2)感觉适应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意义。
答:
(1)①适应的主要机制是视觉的二重机能作用。
②暗适应是在黑暗中由中央视觉转换成边缘视觉的结果。
③在黑暗中,视网膜的棒状细胞的感受性逐步提高,视觉能力亦随之提高。
④棒状细胞中的感光化学物质视紫红质,在曝光时被破坏、消退,当进到黑暗环境中,视紫红质又重新合成恢复其紫红色,而适应黑暗环境。
⑤视觉的暗适应程度是与视紫红质的合成过程和其合成程度相对应的。
⑥在暗适应的初期,暗适应进行得较快,而在后期适应较慢。
(2)①感觉的适应是有机体为应付多变的环境所不可少的。
②星光和太阳光亮度之间相差达数百万倍,如果没有适应机制,人就不能在变动着的环境中进行精细的分析,对环境条件的反应就会发生困难。
③在劳动生产活动中的许多场合都要考虑适应问题。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3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