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统计数据要求建立某种物理量度单位的量度层次是(C)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2.调查单位是(C)
A.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
D.基层企业事业单位
3.对于连续变量分组,最大值所在组(即末组)下限为10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00,则最大值所在组的组中值为(C)
A.500
B.950
C.1100
D.1200
4.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是(D)
A.库存量
B.人口数
C.储蓄存款余额
D.销售额
5.结构相对指标是(A)
A.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
B.两个同类现象数值之比
C.同一现象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D.报告期数值与比较期数值之比
6.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是(A)
A.众数
B.算术平均数
C.平均差
D.几何平均数
7.是非标志的成数P和Q的取值范围是(D)
A.大于零
B.小于零
C.大于1
D.介于0和1之间
8.在调查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B)
A.登记误差
B.抽样误差
C.系统误差
D.调查误差
9.把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A)
A.统计量
B.参数
C.总体
D.样本
10.标准差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A)
A.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B.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标准差越小,抽样误差越大
D.两者无关
11.在相同情况下,不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与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相比(D)
A.两者相等
B.两者不等
C.前者大于后者
D.前者小于后者
1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
A.单相关
B.复相关
C.偏相关
D.正相关
13.如果相关系数为0.92,这种相关关系属于(B)
A.正向显著线性相关
B.正向高度线性相关
C.负向显著线性相关
D.负向高度线性相关
1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B)
A.1个
B.2个
C.3个
D.3个以上
15.时间数列中,各期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A)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16.表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称作(D)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增长速度
17.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包含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表现的时间序列的成分类型是(C)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周期波动
D.不规则变动
18.“指数”有不同的涵义,凡是反映动态变化的相对数称为(A)
A.广义指数
B.狭义指数
C.通用指数
D.抽象指数
19.下列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B)
A.价格指数
B.销售量指数
C.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D.平均工资指数
20.某厂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长20%,销售价格比去年下降10%,则产量比去年增长(C)
A.9.1%
B.10.0%
C.33.3%
D.50.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在调查过程中,产生登记误差的原因有(ABCE)
A.测量
B.记录
C.计算
D.抽样
E.填报
22.相对指标主要有(ABCD)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比率相对指标
23.按照组织方式不同,抽样调查有(ABCD)
A.纯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E.滚雪球抽样
24.在回归分析中,对

描述正确的有(ABDE)
A.x、y两个变量,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自变量x不是随机变量,是可控的
C.常数a为直线斜率,回归系数b为直线截距
D.b的取值可以取正值,也可以取负值
E.b的含义表示自变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或减少)量
25.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有(AB)
A.各个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再开n次方
B.最末水平除以最初水平再开n次方
C.最末水平除以前一期水平再开n次方
D.本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除以n
E.各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再开n次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工资、身高等是(离散)变量,其数值可以通过计算、测量获得。(B)
A.正确
B.错误
27.(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B)
A.正确
B.错误
28.在相对指标中,将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指标之比,称为(结构)相对指标。(B)
A.正确
B.错误
29.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标准差系数越大,说明平均数代表性(越高)。(B)
A.正确
B.错误
30.在抽样调查之前(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A)
A.正确
B.错误
31.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也是)随机变量。(B)
A.正确
B.错误
32.回归分析能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数量规律性)。(A)
A.正确
B.错误
33.对于(时点)指标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直接对各期指标数值求算术平均。(B)
A.正确
B.错误
34.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根减去100%。(B)
A.正确
B.错误
35.(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分析角度有所不同。(A)
A.正确
B.错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简述分组变量的类型及其组限的确定。
答:
分组变量的类型:连续变量分组和离散变量分组。
组限的确定:对连续变量分组时,本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是重叠的,即数值相同,且遵循“上组限不在内”原则。
离散变量分组时,本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是相邻的自然数,即差值为1。
37.简述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和其最常用的指标。
答:
主要有: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四个;
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又称均值。
38.简述统计图的种类。
答:
常见统计图有:条形图;线图;圆形图;统计地图。
39.简述指数的作用。
答:
可以反映复杂总体综合数量变动状况。
可以测定和分析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可以分析总体数量特征的长期变动趋势。
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质检部门对某企业生产的罐头进行检查,随机抽查了库房中的400件产品,结果是平均重量455克,标准差为10克,按照规定,罐头每件重量不低于450克。要求:
(1)试以0.9973的概率(t=3)对该批罐头产品的平均重量进行区间估计;
(2)试以0.9545的概率(t=2)判断该批罐头重量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
答:

41.根据某企业生产的产品量(X)和单位产品成本(Y)资料,可得以下数据:

根据所给资料,建立单位成本对产量的回归直线,并解释参数b的经济意义。
答:
42.某市2006-2010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该市2006-2010年间粮食产量的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
(2)计算该市2006-2010年间粮食的年平均增长率。
答:
列计算表如下:
(1)

(2)2006-2010年平均增长率: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