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
A.上限
B.下限
C.组中值
D.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商品的销售量为q时,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B.

C.

D.

3.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社会工作的性质,可将企业人力资源划分为( )
A.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
B.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
C.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
D.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
4.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形式属于( )
A.自然减员
B.机械减员
C.自然增员
D.机械增员
5.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指( )
A.出勤时间
B,劳动时间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D.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6.业余学习、上网冲浪、看电视电影、教育子女属于( )
A.必须支付的时间
B.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C.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D.闲暇时间
7.假定各组职工劳动生产率维持基期水平不变,分析各组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是( )
A.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B,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
C.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
D.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8.根据企业选择的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项劳动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劳动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方法是( )
A.功效系数
B.打分法
C.综合性指标
D.指数体系
9.为了反映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而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关于产品产量范围的计算,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
A.废品不应计算在内,以真实地反映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B.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废品,都计算在产量范围之内
C.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过失而造成的废品,不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
D.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自身原因产生的,不应统计在内
10.为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服务等工作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是( )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服务定额
11.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支付的主要形式是( )
A.奖金
B.工资
C.福利
D.保险
12.2011年某地区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同期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102%,则该地区职工的实际月平均工资接近为( )
4902元
4990元
5000元
D.5100元
13.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属于( )
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
14.某企业2016年平均人工成本为4200元/人,2011平均人工成本为3300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 )
A.4200/3300×100%
B.(4200/3300-1)×100%
C.7500/3300×100%-1
D.(3300/4200-1)×100%
15.劳动者就业、上岗和在企业晋级、享受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是( )
A.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B.劳动者拥有的学历
C.劳动者的工作态度
D.劳动者的专业学习能力
16.职工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 )
A.业余学习
B.脱产学习
C.现场培训
D.专业教育
17.将劳动争议分为因劳动合同问题的纠纷和因社会保险问题的纠纷等的依据是( )
A.按劳动争议方身份分类
B.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
C.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
D.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
18.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的活动,借助实施的组织是( )
A.董事会
B.监事会
C.工会
D.股东大会
19.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 )
A.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需分配
B.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
C.前者是按需分配,后者是按劳分配
D.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
20.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福利是指( )
A.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目的
B.以优待和抚恤军人及其家属为目的
C.保障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遇到各种风险时能获得物质帮助
D.保障失去生活来源者、遭遇不幸者和贫困者的最低生活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的编制思路有( )
A.调和
B.平均
C.综合
D.简单算术求和
E.复杂加权求和
22.按照工作性质划分的劳动定额类型有( )
A.工作定额
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
D.看管定额
E.服务定额
23.我国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内容主要有( )
A.奖金、津贴和补贴
B.住房公积金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E.加班加点工资
24.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指标主要有( )
A.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比例
B.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分析
C.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增强分析
B.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分析
D.企业技术革新成果分析
E.企业员工合理化建议提出与釆纳分析
25.企业福利费支出指标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
A.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
B.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用
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用
E.独生子女补助和保健费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
27.简述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
28.简述以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
29.简述人工成本的构成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论述简单总体总量指标多因素分析原理。
31.论述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内容。
五、计算题:本题10分。
32.某车间报告期与基期职工工资情况如题32表所示:
问题:计算分析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及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保留2位小数)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
33.某工厂2016年12月份(31天)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8小时工作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500人。
该工厂12月份生产工人工时利用资料为:缺勤工时合计6400工时;停工工时合计1600工时,其中停工被利用工时合计1100工时;非生产工时合计3200工时;加班工时合计8800工时。
该工厂12月份生产工人生产产量与工时定额等资料为:合格品产量32000(件),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废品产量620(件);基本定额2.8工时/件,追加定额0.5工时1件。
问题:
(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企业12月份的①日历工时数;②制度工时数;③出勤工时数;④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⑤全部实际工时数。
(2)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并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保留2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