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大多数学者认为成本会计奠基时期为(B)
A.1480~1920年
B.1880~1920年
C.1900~1945年
D.1919~1945年
2.下列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C)
A.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B.股票投资支出
C.生产工人工资
D.管理费用
3.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原材料时,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是(B)
A.定额产量比例分配法
B.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
C.定额消耗比例分配法
D.定额销量比例分配法
4.发生在产品盘亏和损毁时,应借记的科目是(B)
A.基本生产成本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其他应收款
D.营业外支出
5.大量大批单步骤且重复生产相同品种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是(A)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加权平均法
6.决策者无法改变其发出数额的成本是(B)
A.酌量性固定成本
B.约束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半变动成本
7.凡是责任中心能够控制的各种耗费称为(D)
A.机会成本
B.计划成本
C.可变成本
D.可控成本
8.变动成本法的中心问题是计算、确定企业某种产品的(C)
A.税后利润
B.税前利润
C.边际贡献
D.边际收益
9.一般而言,在影响利润变动的各因素中,敏感性最大的是(D)
A.单位变动成本
B.销售数量
C.固定成本
D.销售单价
10.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看待(D)
A.销货成本
B.变动制造费用
C.存货成本
D.固定制造费用
11.与必须立即付诸实施的决策方案相关联的成本是(A)
A.不可递延成本
B.可递延成本
C.机会成本
D.专属成本
12.决策的基础是(C)
A.控制
B.指挥
C.预测
D.组织
13.用相对数表现货币时间价值的形式是(C)
A.贴现率
B.利税率
C.利息率
D.报酬率
14.收入或支付在每期期初的年金,称为(B)
A.普通年金
B.即付年金
C.递延年金
D.永续年金
15.固定资产折旧费属于(C)
A.付现成本
B.重置成本
C.非付现成本
D.边际成本
16.全面预算的起点是(D)
A.业务预算
B.费用预算
C.财务预算
D.销售预算
17.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基础是(B)
A.现金预算
B.生产预算
C.销售预算
D.专门决策预算
18.对成本进行计划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是(B)
A.理想成本法
B.标准成本法
C.边际贡献法
D.本量利分析法
19.在进行风险预测时,对期望值相同的方案通常采用(D)
A.风险报酬率
B.无风险报酬率
C.标准离差率
D.标准差
20.一般而言,利润中心从属于(B)
A.成本中心
B.投资中心
C.责任中心
D.预算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工业企业设置的成本项目有(ABCE)
A.原材料
B.燃料及动力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E.生产工资及福利费用
22.多步骤生产按其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E)
A.连续式多步骤生产
B.大量式多步骤生产
C.滚动式多步骤生产
D.批量式多步骤生产
E.装配式多步骤生产
23.管理会计的目标包括(ABCD)
A.确定各项经济目标
B.合理使用经济资源
C.调节控制经济活动
D.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E.高效配置人员生产
24.下列项目中,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的有(AD)
A.固定成本总额
B.单位固定成本
C.变动成本总额
D.单位变动成本
E.混合成本
25.决定盈亏临界点大小的因素有(ABC)
A.固定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销售单价
D.现有销售数量
E.目标利润
26.定量预测法可分为(AC)
A.趋势预测法
B.回归预测法
C.因果预测法
D.非线性预测法
E.数学模型预测法
27.按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分类,决策分为(BCD)
A.科学决策
B.风险性决策
C.确定性决策
D.非确定性决策
E.非科学性决策
28.标准成本取决于(BC)
A.标准产量
B.实际产量
C.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D.产品目标成本
E.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29.预算的编制方法有(ABCDE)
A.零基预算法
B.增量预算法
C.滚动预算法
D.弹性预算法
E.固定预算法
30.投资中心业绩考评指标有(AB)
A.剩余收益
B.投资报酬率
C.边际贡献
D.税前利润
E.销售利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产品成本
是指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所做出的价值牺牲,它既可能是牺牲另一项资产来换取,也可能是产生某种负债而导致将来的价值牺牲。
32.平行结转分步法
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账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账转出的方法。
33.责任中心
是指具有一定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其基本特征是责、权、利、效相统一。
34.制造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以产品的制造成本为成本基数,按一定比例加成后,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5.简述品种法及其特点。
答: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品种法的特点:
(1)以企业最终完工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
(3)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在产品成本。
36.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答:
(1)有利于企业的短期预测和决策;
(2)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业绩考评,有利于推进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3)可防止企业盲目生产,注重销售,有利于全面完成产销计划;
(4)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37.简述定量销售预测法的概念及种类。
答:
定量销售预测法是根据产品销售的实际历史资料,运用特定的方法确定销售中有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然后据以测算未来的产品销售量(额)。
定量销售预测法的种类:
(1)加权移动平均法;
(2)趋势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4)直线回归分析法。
38.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差异。
答:
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表现在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以及分期损益计提不同。其存货成本构成如下:
(1)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
(2)全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国宝性制造费用。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9~40小题各8分,第41小题5分,第42小题9分,共30分。
39.某企业有供电、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6月份供电、机修两辅助车间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以前,供电车间直接发生的待分配费用15000元,受益部门分别为:机修车间2000度、生产车间13500度、行政部门1500度:机修车间直接发生的待分配为13800元,提供的修理时间是生产车间1800小时,行政部门500小时。
要求:按直接分配法计算供电、机修两车间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答:
(1)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15000÷(13500+1500)=1
生产车间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13500×1=13500(元)
行政部门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1500×1=1500(元)
(2)机修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13800÷(1800+500)=6
生产车间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1800×6=10800(元)
行政部门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500×6=3000(元)
40.旭日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塑料杯子,单位售价为12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计划期预计销售数量为18000件。
要求:分别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及销售额,安全边际量(额)及安全边际率、预计利润。
答:
(1)盈亏平衡点销售数量=60000÷(12-8)=15000(件)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15000×12=180000(元)
(2)安全边际量=18000-15000=3000(件)
或安全边际额=3000×12=36000(元)
安全边际率=3000÷18000=16.67%
或36000÷216000=16.67%
(3)计划期预计利润=18000×(12-8)-60000=12000(元)
或=3000×(12-8)=12000(元)
41.某企业生产C产品3000台,每台C产品需要丙配件一件,自制丙配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45元,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30元;外购配件的单价是168元;企业也可以用自制丙配件的生产设备出租,年租金收入为6750元。
要求:分析丙配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答:
C产品自制的变动成本=3000×145+6750=441750(元)
C产品外购成本=3000×168=504000(元)
自制和外购的差量成本=441750-504000=-62250(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自制与外购比较,可以节约62250元,因此,应采取自制方案。
4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初和本月生产费用合计为:原材料27300元,制造费用为10080元,生产工人工资14000元;本月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3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40%。
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
答:
(1)原材料约当产量=100+30=130件
制造费用和生产工人工资约当产量=100+30×40%=112件
(2)原材料分配率=27300÷130=210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00×210=21000(元)
(3)制造费用分配率=10080÷112=90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90=9000(元)
(4)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14000÷112=125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100×125=12500(元)
(5)完工产品总成本=21000+9000+12500=4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