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现代成本会计职能中最基础的是(D)
A.成本预测
B.成本计划
C.成本决策
D.成本核算
2.计入期间费用的是(C)
A.生产设备的折旧费
B.生产工人工资
C.销售人员差旅费
D.生产车间燃料费
3.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应计入(A)
A.制造费用
B.销售费用
C.生产成本
D.管理费用
4.按成果类分配间接费用的标准是(C)
A.生产工时
B.定额费用
C.产值
D.工资
5.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经过归集、分配,最终反映在(C)科目及其所属明细账中。
A.产成品
B.半成品
C.基本生产成本
D.辅助生产成本
6.原材料项目约当产量的确定,取决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D)
A.耗费金额
B.投料金额
C.加工程度
D.投料程度
7.下列属于单步骤生产的是(B)
A.汽车生产
B.煤气生产
C.印刷品生产
D.酿酒生产
8.管理会计初步形成于(B)
A.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C.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9.一般而言,相关系数r=1时,表明y与x之间存在(D)
A.完全非线性关系
B.完全负相关关系
C.曲线关系
D.完全正相关关系
10.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与如何看待(D)
A.销货成本
B.变动制造费用
C.存货成本
D.固定制造费用
11.在本量利分析中,通常假设变动成本与产量呈(B)
A.完全非线性关系
B.完全线性关系
C.u型关系
D.非相关关系
12.在指数平滑法中,如果下期预测值与本期实际值相等,则有(A)
A.a=1
B.a=0
C.a=-1
D.a>1
13.在销售预测中,适用于对某些使用范围和用户有限的专用产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
A.全面调查法
B.典型调查法
C.间接调查法
D.专家集合意见法
14.根据某项指标过去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加工、计算,借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是(B)
A.因果预测法
B.趋势预测法
C.定性预测法
D.定量预测法
15.收入或支付在每期期末的年金,称为(A)
A.普通年金
B.支付年金
C.通延年金
D.永续年金
16.下列属于长期投资效益静态评价方法的是(C)
A.净现值法
B.现值指数法
C.投资报酬率法
D.内含报酬率法
17.全面预算的前提是已经确定下来的(A)
A.目标利润
B.目标成本
C.目标收入
D.目标股利
18.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中,用量标准是(B)
A.工资率标准
B.工时标准
C.标准工资总额
D.价格标准
19.根据目前已到达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条件制定的标准成本是(A)
A.正常标准成本
B.最优标准成本
C.理想的标准成本
D.基本标准成本
20.对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是(A)
A.边际贡献
B.边际成本
C.投资报酬率
D.剩余收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有(ABCD)
A.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B.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C.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D.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E.财产物资的盘点
2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方法有(AC)
A.实际生产工时法
B.实际工作日法
C.定额生产工时法
D.定额工作日法
E.标准工资法
23.大量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B)
A.产量较大
B.专业化水平高
C.生产效率高
D.应用广泛
E.产品品种多
24.分批法成本计算的特点是(ABD)
A.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B.产品成本的计算期是生产周期
C.按用计算产品成本
D.一般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分配
E.按步骤归集生产费用
25.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有(ABCDE)
A.作业成本管理的产生
B.经济代理人理论的研究
C.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
D.国际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E.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26.预测的基本方法有(AD)
A.定量方法
B.线性方法
C.回归方法
D.定性方法
E.模型方法
27.按预测的内容分类,预测分为(ABDE)
A.销售预测
B.成本预测
C.生产预测
D.利润预测
E.资金预测
28.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包括(CD)
A.固定成本定价法
B.差量成本是价法
C.制造成本加成定价法
D.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E.标准成本加成定价法
29.决定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因素有(ABC)
A.标准工资率
B.实际工时
C.标准工时
D.实际工资率
E.工时总额
30.企业的定价目标包括(ABDE)
A.获取最高利润
B.维持经营
C.避免风险
D.达到投资收益指标
E.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计划成本分配法
是指按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单位成本和各车间、部门耗用的数量,计算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
32.边际贡献
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与其变动成本之差。它表示了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及它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大小。
33.净现值
是指一项投资在存续期内现金流入总现值与现金流出总现值的差额。
34.全面预算
是企业以货币量度表示的全部经济活动计划的综合说明。全面预算的前提是已经确定下来的目标利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5.简述制造费用分配的原则。
答:
制造费用分配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即分配标准和制造费用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关系;
(2)易操作和可计量性,分配标准的资料必须易于取得,并可以进行客观计量;
(3)相对稳定性任务,任务分配标准不宜经常改变,以利于各期进行对比分析。
36.简述成本性态及按成本性态划分的成本有哪几类。
答: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性态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种。
37.简述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及基本假设。
答: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假设销售收入和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2)假设变动成本与产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3)假设固定成本保持不变;
(4)假设产销平衡;
(5)假设产销品种结构稳定不变。
38.简述责任会计的作用。
答:
(1)保证经济责任制的正确贯彻与实施;
(2)实现经营活动的全面协调;
(3)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控制;
(4)有利于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5)促进企业完善各项会计基础工作。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9~40小题各8分,第41小题5分,第42小题9分,共30分。
39.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9月份发放生产工人工资为96000元,生产A产品实际耗用15000小时。生产B产品实际耗用17000小时。
要求:(1)按生产工时分配法计算A.B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工资;
(2)分析生产工时分配法的优点。
答:
解:生产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96000÷(15000+17000)=3(元/小时)
A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工资=15000×3=45000(元)
B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工资=17000×3=51000(元)
生产工时分配法的优点:资料较易取得,方便计算;本办法将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负担的费用水平联系起来,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耗用的工时减少,负担的工资费用也相应减少,从而使用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40.某工厂用同一台机器生产A产品,也可生产B产品,生产A产品的预计销售数量200台,预计销售单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42元;生产B产品的预计销售数量180台,预计销售单价58元,单位变动成本48元。要求:用差量分析法分析该企业生产哪种产品更有利。
答:
解:生产A产品和生产B产品的差量收入=(200×50)-(180×58)=10000-10440=-440(元)
生产甲产品和生产乙产品的差量成本:(200×42)-(180×48)=8400-8640=-240(元)
差量利润-440-(-240)=-200(元)
从上述计算结果分析可知,生产A产品和生产B产品的利润整为负数,因此,生产B产品更加有利。
41.某企业生产C产品,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0元,10月份销售量3000件,假设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单价增长20%。
要求:计算该企业利润对售价的敏感系数。
答:
解:预计利润=3000×(100-60)-40000=80000(元)
假定单价上涨20%,涨价后的单价=100×(1+20%)=120(元)
则:利润=3000×(120-60)-40000=140000(元)
利润变动率=(140000-80000)÷80000=75%
单价的敏感系数=75%÷20%=3.75
42.某企业生产A产品,10月份原材料费用162000元,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3元;10月末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共计9600元,其中完工产品分摊8400元,在产品分摊1200元;制造费用共计7450元,其中完工产品分摊5550元,在产品分摊1900元;10月末完工产品5000件,月末在产品1000件。
要求:按定额比例法计算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总成本。
答:
解:完工产品材料成本定额=5000×3=15000(元)
在产品材料成本定额=1000×3=3000(元)
原材料成本分配率=162000÷(15000+3000)=9
完工产品材料成本=15000×9=135000(元)
在产品材料成本=3000×9=2700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135000+8400+5550=148950(元)
在产品总成本=27000+1200+1900=30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