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与近代成本会计相比,现代成本会计更侧重于(D)
A.控制
B.组织
C.计划
D.管理
2.一般而言,生产费用是(A)
A.按时期来归集
B.按产品未归集
C.按销售未归集
D.按生产人员来归集
3.与生产产品有关的折旧费,应借记(A)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4.成本的经济内涵是(D)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5.若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虽然较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时,在产品成本可(B)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B.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C.按约当产量法计算
D.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
6.下列不属于成本项目的是(B)
A.原材料及燃料、动力
B.管理费用
C.工资及福利费
D.制造费用
7.管理会计又被称为(D)
A.预算会计
B.责任会计
C.外部会计
D.内部会计
8.为管理会计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其奠定基础的是(A)
A.成本性态分析
B.高低点分析
C.直线回归分析
D.ABC分析
9.促使管理会计萌芽的理论基础是(C)
A.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B.西蒙的战略决策理论
C.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D.巴纳德的组织管理理论
10.全部成本法的优点是便于直接(B)
A.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B.编制对外财务报表
C.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D.成本控制与管理
11.本量利分析最基本的共同假设是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分解为(A)
A.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B.预计成本与实际成本
C.固定成本与机会成本
D.变动成本与差量成本
12.在指数平滑法中,越是较近期的实际值,系数(A)
A.越大
B.越小
C.等于
D.等于-1
13.确定最优售价就是便边际收入等于(A)
A.边际成本
B.变动成本
C.产品成本
D.边际贡献
14.由于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而放弃的潜在利益称为(D)
A.历史成本
B.假计成本
C.专属成本
D.机会成本
15.某企业销售收入30万、所得税2万、税后利润5万,计提折旧1万,现金净流量是(C)
A.27万
B.7万
C.6万
D.5万
16.在变动成本法下,不列入产品成本中的是(B)
A.直接材料
B.固定制造费用
C.变动制造费用
D.直接人工
17.下列被称为“资本预算”的是(D)
A.业务预算
B.费用预算
C.财务预算
D.专门决策预算
18.如果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二者所形成的差异称为(D)
A.标准差异
B.实际差异
C.有利差异
D.不利差异
19.以现有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的最佳状态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称为(C)
A.正常标准成本
B.最优标准成本
C.理想的标准成本
D.客观的标准成本
20.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是(B)
A.管理科学
B.行为科学
C.会计电算化
D.现代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与成本有关的定额按其内容可分为(ABCE)
A.物资清耗定额
B.费用定额
C.劳动定额
D.质量定额
E.固定资产利用定额
22.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标准有(ABCD)
A.仪表记录数量
B.生产工时比例
C.机器工时比例
D.定额耗电量比例
E.定额费用比例
23.确定性决策常用的方法有(ACE)
A.差量分析法
B.大中取大决策法
C.边际贡献分析法
D.最大最小收益值法
E.本量利分析法
24.管理会计的特点有(ACDE)
A.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
B.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
C.侧重于筹划未来、控制现在
D.兼顾企业经营的整体与局部
E.不受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约束
25.变动成本法的优点是(ABCD)
A.有利于企业的短期预测和决策
B.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C.可以防止盲目生产
D.有利于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E.便于企业长期决策
26.按预测的期限范围分类,预测分为(BCE)
A.月度预测
B.短期预测
C.中期预测
D.季度预测
E.长期预测
27.预测的基本原则有(ABDE)
A.掌握丰富可靠的信息资料
B.预测分析不宜太长
C.确保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
D.根据预测的经济过程与现象选择方法
E.预测分析应充分估计预测的可能误差
28.标准成本的种类有(ACE)
A.正常标准成本
B.正常目标成本
C.基本标准成本
D.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E.理想的标准成本
29.决定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因素有(ABCD)
A.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B.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
C.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
E.标准产量的标准工时
30.决定剩余收益的因素有(BCD)
A.经营负债
B.经营净收益
C.经营资产
D.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E.规定的最高投资报酬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生产费用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32.分项结转分步法
是将各步骤耗用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相应的成本项目的一种方法。
33.混合成本
指许多成本费用与业务量之间的关原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具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态的双重性的成本,包括半变动成本。
34.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是根据回收全部原始投资总额的时间的长耀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5.简述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答: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3)确定成本项目;
(4)确定成本计算期;
(5)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6)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36.简述分批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或购货单位的订单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待点有:
(1)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期是生产周期;
(3)一般不存在在批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问题。
37.简述全面预算的概念及作用。
答:
全面预算是企业以货币量度表示的全部经济活动计划的综合说明。全面预算的作用包括:
(1)明确目标;
(2)协调工作;
(3)控制业务;
(4)评价业绩。
38.简述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答:
(1)有助于明确区分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
(2)可以使责任中心的业该考评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
(3)可以调动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4)内部转移价格是各部门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5)通过操纵内部转移价格可以减少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纳税总额。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9~40小题各8分,第41小题5分,第42小题9分,共30分。
39.某企业第三车间全年制造费用为96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为2500件,乙产品300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甲产品为5小时,乙产品为6小时,假设该车间5月份实际制造费用为11340元,甲产品300件,乙产品350件,
要求:按计划分配率法计算甲、乙产品5月份的实际制造费用。
答:
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500×5=12500(小时)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3000×6=18000(小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96000/(12500+18000)=3.15
甲产品制造费用=300×5×3.15=4725(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350×6×3.15=6615(元)
40.某企业10月份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300件,实际销售量为900件,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固定成本总额13000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10月份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利润和销售利润率。
答:
安全边际额=900×50—300×50=30000(元)
安全边际率=(900—300)/900=67%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300/900=33%
利润=900×50—900×30—13000=5000(元)
销售利润率=5000÷(900×50)=11%
41.某企业生产丙产品,每年需要B配件4000件,过去一直外购,单价27元;目前该企业间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生产B配件,据预测,自制配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但每年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36000元,要求:分析该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B配件。
答:
设金年需买x个3配件,x为自制和外购的成本平衡点,则:
外购方案的预期成本=27x
自制方案的预期成本=36000+15x
当自制和外购方案成本相等时,得:
27x=36000-15x
x=3000(件)
若x=3000件,是两个方案的成本相等,均可以:
若x>3000件,外购成本大于自制成本,自制方案为优:
若x<3000件,外购成本小于自制成本,外购方案为优:
因为本企业每年需4000件配件,大于成本平衡点,所以自制方案为优。
42.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由两道工序组成:费用定额是:直接材料400元,直接人工2.4元,制造费用3.2元: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40小时,第二道工序20小时,月末在产品产量:第一道工序50件,第二道工序40件,发生费用的资料有;完工产品原材料96000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24000元;生产工人工资26000元,月初在产品生产工人工资4200元;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为6400元,克工产品制造费用28000元,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50%。
要求:采用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计算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总成本。
答:
(1)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50+40)×400=36000(元)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96000+24000—36000=84000(元)
(2)在产品定额直接人工成本=2.4×[50×40×50%+40×(40+20×50%)]=7200(元)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4200+26000—7200=23000(元)
(3)在产品定额制造费用=3.2×[50×40×50%+40×(40+20×50%)]=9600(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6400+28000—9600=24800(元)
在产品总成本=36000+7200+9600=5280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84000+23000+24800=13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