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网首页 > 历年真题 > 管理类专业 > 正文

广东2019年1月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01-01 12:37:00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广东2019年1月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B)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理性的人
D.自然人
2.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因素的是(D)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与互补
D.政治信仰
3.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是(D)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4.士气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B)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
5.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是(A)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6.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7.下列不属于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是(C)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B.产业结构调整
C.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上升
D.社会关系的复杂化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型人属于“职业锚”的(A)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根据我国的情况,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劳动者就业主要分布在(A)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
10.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概念组织基本上是(C)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
C.生产力的概念
D.生产环境的概念
11.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的是(B)
A.群众性
B.盈利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12.下列论点不属于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的是(A)
A.职工是“经济人”
B.领导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
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13.我国具体的劳动关系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是(B)
A.以维护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
B.以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为基本原则
C.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为基本原则
D.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
14.劳动报酬可以分为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其中间接报酬是指(D)
A.绩效报酬
B.基础报酬
C.激励报酬
D.福利
15.企业劳动争议分为个别争议与集体争议的根据是(B)
A.争议的内容性质
B.劳动者一方争议当事人的多寡
C.争议当事人的国籍
D.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16.在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下,对于社会救助费用,个人的保险费是(A)
A.不缴纳
B.缴纳一小部分
C.视具体情况而定缴纳
D.全额缴纳
17.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是(D)
A.由职业病引起的病患者
B.由工伤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C.因其他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D.因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18.与终身就业相对应的是(B)
A.弹性就业
B.阶段性就业
C.非正规就业
D.不充分就业
19.医疗保险所保障的范围不包括(D)
A.一般疾病
B.患病
C.伤残
D.职业病
20.下列不属于非法雇用童工的是(C)
A.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
B.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个体劳动
C.让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
D.企业雇用未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市场体制的三方关系是指哪三方之间的关系(ABD)
A.劳工
B.政府
C.市场
D.雇主
E.企业
22.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BCD)
A.实证观点
B.实际观点
C.整体观点
D.发展观点
E.感性观点
23.劳动者的自我控制形式包括(BDE)
A.情绪控制
B.自主控制
C.心理控制
D.诱导控制
E.胁迫控制
24.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有(ABCD)
A.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
B.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
C.进一步评估内、外环境优势
D.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E.保证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就
25.下列各项中,构成完整组织的基本要素(ADE)
A.组织文化
B.核心领导
C.伦理道德
D.管理体系
E.组织环境
26.为了扩大就业渠道,第三产业应该重点开拓的产业有(BDE)
A.服装设计业
B.信息产业
C.物流
D.生物工程
E.咨询服务
27.劳动政策的具体模式要有(ADE)
A.超前性
B.完美性
C.高标准
D.预见性
E.可行性
28.劳动报酬可分为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其中直接报酬包括(BCD)
A.社会保险福利
B.基础报酬
C.绩效报酬
D.激励报酬
E.集体保险福利
29.失业保险所具有的特点有(CDE)
A.积累性
B.特殊性
C.普遍性
D.强制性
E.互济性
30.失业治理的主要途径有(ABC)
A.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B.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C.培育劳动力市场
D.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E.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是为社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按一定的劳动法规、章程建立起来的组织,是执行生产、经营、服务于管理职能的劳动者的有机体。
32.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人口主要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适龄人口,包括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在业人口和要求工作而尚未获得工作职位的失业人口。
33.收入分配
所谓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收入分配的类型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
34.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有关措施保证每个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而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模式。
35.职业生涯管理
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包括个人管理,也包括组织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述就业的功能。
答:
一、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
1、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
就业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功能,这是其他功能的基础与前提。
2、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的功能
就业是劳动者个人能力、才智显示和发挥的条件。
3、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就业是劳动者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就业的社会功能
1、增加社会财富功能
就业使分离的生产要素得以结合,从而生产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2、社会稳定的功能
劳动就业可以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安心工作,使良好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大多数国家都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
3、社会发展的功能
一个社会就业水平高,经济资源利用充分,表明就业的效果就好,社会财富也就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就高,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37.简述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
答:
(1)家庭教化。
(2)学校教化。
(3)社会教化。
(4)网络互动。
(5)劳动组织教化。
38.简述组织机构设置的主要方法。
答:
(1)按产品设置
在许多企业中,产品和服务是组织工作的着眼点。因此,生产经营业务按产品的类别来进行。下图所示为一家保险公司按产品设置的组织机构。
(2)按客户设置
职务内容也可以按所服务的客户类别组织起来,这样更有利于生产经营业务的组织与进行。下图所示为一家保险公司按客户设置的组织机构。
(3)按地区设置
有些企业往往按地理位置来组织生产经营。因为许多产品和服务地区的布置往往是选在接近客户的所在地区。
(4)按职能设置
以人们在其工作单位中所从事的职能为依据来组织生产经营,这是组织工作通常采取的一种方法。下图举例说明了一家造纸公司的生产职能。
(5)按计划项目设置
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设计制造的产品所组成的机构。它是按产品和按职能组织形式的一种变通方法,对于政府部门、研究和发展工作以及大型的建设项目等都极其有用。在这种机构中,各个单位在项目完成后便要解散。下图所示为按产品项目设置的组织机构。
39.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
一、社会保险
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时,根据立法,由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社会保险
5、生育社会保险
二、社会福利
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三、社会救助
是劳动者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一般包括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救助、孤寡病残救助和城乡困难户救助等项目。
四、社会优抚
是国家或社会根据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的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社会优抚的对象主要是为革命事业和保卫国家安全做出贡献和牺牲的特殊社会群体。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0.试述职业发展与成功的道路。
答:
(一)立足本职的道路。
(1)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把自己所在的职业岗位,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首选道路,是一种明智的抉择。
(2)工作中“有心”和学业上选择走本职岗位成才的道路。
(二)自学成长的道路。
(1)空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
(2)自学成长目标的设置。
(三)转换职业的道路。
(1)灵活变通的职业发展道路。
(2)新职业的获得与发展。
(四)自我创业的道路。
(1)自我创业的时代氛围。
(2)自我创业道路分析。
41.试述弱势群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
(1)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日益严重,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对于就业弱势群体来说,就业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等现象,显然都违背了就业中的社会公正原则。
(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和歧视,就业弱势群体的生活贫困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排斥等现象,都使得就业弱势群体这一庞大的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隐患,极易因“水桶效应”而成为社会动荡的“火药桶”。
(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规模就业弱势群体的存在,一方面,大量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在职劳动者的负担加重。这就势必会挫伤在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广东自考网(gd.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