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肾的生理功能是(D)
A.主血脉
B.主运化
C.主疏泄
D.主藏精
2.下列关于苦味作用论述正确的是(B)
A.补益
B.燥湿
C.和中
D.缓急
3.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的五味是(D)
A.甘味
B.辛味
C.酸味
D.淡味
4.赤小豆的功效有(C)
A.清热解毒
B.润肠通便
C.利水消肿
D.凉血止血
5.苹果的功效有(B)
A.活血散瘀
B.健脾止泻
C.利水消肿
D.益气养血
6.具有补中益气功效的食物是(D)
A.海参
B.螃蟹
C.海蜇
D.牛肉
7.属于牛奶功效的是(D)
A.除湿利水
B.清热解毒
C.消食化积
D.生津润肠
8.鲤鱼长于利尿消肿,鲫鱼长于(B)
A.补脾胃
B.下乳汁
C.清热解毒
D.滋补肝肾
9.形体消瘦者、胃虚纳少者及孕妇慎食的是(C)
A.海参
B.河虾
C.海带
D.鲍鱼
10.红糖性温,偏于温补,还能(A)
A.活血化瘀
B.消食开胃
C.疏风清热
D.健脾和胃
11.下列食材别名叫苦酒的是(A)
A.醋
B.茶
C.白萝卜
D.白菜
12.解表药的适应证是(B)
A.饮食积滞证
B.外感表证
C.肝肾阴虚证
D.气滞血瘀证
13.下列关于青蒿功效论述错误的是(A)
A.散寒止痛
B.清热解暑
C.止疟疾
D.清虚热
14.活血药的适应证是(D)
A.热证
B.格阳证
C.气滞证
D.瘀血证
15.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功效的药物是(C)
A.茯苓
B.泽泻
C.茵陈
D.车前子
16.麦芽和谷芽共同的味是(C)
A.酸
B.苦
C.甘
D.辛
17.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息风止痉的药物是(D)
A.决明子
B.茯苓
C.酸枣仁
D.天麻
18.可用于心神不宁的是(C)
A.平肝熄风药
B.祛风湿药
C.安神药
D.化痰药
19.生地黄和熟地黄的不同点是(B)
A.入肝肾经
B.清热
C.养阴
D.生津
20.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功效的药物是(B)
A.远志
B.麦冬
C.白芍
D.白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我国古代饮食卫生方面的观点有(CDE)
A.药食同源
B.辨证论治
C.谨和五味
D.饮食有节
E.饮食宜忌
22.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是(ABCDE)
A.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B.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C.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D.用于疾病的诊断
E.用于疾病的治疗
23.用食时应加以注意和尽量避免的配伍是(CE)
A.相使
B.相杀
C.相反
D.相畏
E.相恶
24.谷薯类食物总的特点有(ABDE)
A.多属味甘
B.性平无毒
C.有补精填髓作用
D.有健脾益气作用
E.常用于脾胃虚弱证
25.茶叶适用于(ACD)
A.风热头痛
B.筋脉拘急
C.宿食停积
D.神昏多寐
E.脘腹冷痛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26.小米的功效是【健脾益气】、【养血】。
27.韭菜适用于【寒凝】、气滞、【血瘀】等所致的多种疼痛证。
28.黄豆和黑豆均有补益、利水作用,但黄豆以【健脾】为主;黑豆以【补肾】为主。
29.香菇的功效是【补益脾胃】、【降血脂】。
30.理气药适用于气机不畅所致的【气滞】或【气逆】证。
31.补气药、补血药分别治疗【气虚】证、【血虚】证。
32.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益肺】的功效,人参兼有安神增智作用,党参兼有【补血】作用。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3.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34.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症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简述中医营养学的特点。
答:
(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
(2)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3)独特的饮食卫生学说。
(4)具有中国特色。
36.简述四气的含义。
答:
四气指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性质,又称为“四性”。还有不少食物,寒热温凉都不明显,性质平和,则归属于平性。
37.简述辛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答:
作用:发散、行气、行血。适应证:外感表证、肝郁气滞证。
38.简述鸡蛋和鸭蛋功效的异同点。
答:
鸡蛋、鸭蛋均味甘,有补益功效。鸡蛋性味甘平,偏于滋阴润燥、养血安胎。鸭蛋性味甘凉,偏于清肺养阴等功效。
39.简述芳香化湿药的适应证。
答:
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脘腹胀满、呕吐酸水、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大便溏泄、舌苔白腻等症。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试述饮食不节对人体的危害。
答: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容易发生疾病。
(1)摄食不足(过饥),久之会使气血虚弱而引发疾病;
(2)饮食过量(过饱),导致饮食停滞,脾胃受损;
(3)过食肥甘厚味,营养过剩,会引发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疾病。
41.试述补益药的分类、注意事项及补益药的适应证。
答:
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
注意事项:无虚证表现者,不宜用补益药。有病邪的实证者(如外感病邪未清)也不宜使用补益药,以免留邪。如外邪未清而正气已虚的,可在祛邪药中适当地加入补益药以扶助正气。
适应证:各种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