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假设某企业在现行市场工资率为5单位下只能支付80单位劳动力,但企业仍有20单位劳动力需要。此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为(C)
A.0
B.20
C.80
D.100
2.我国实行的就业、工资、福利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A)
A.提高劳动力参与率
B.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C.先降低后提高劳动力参与率
D.影响不显著
3.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称为(B)
A.工时
B.工日
C.班次
D.工作日
4.菲利普斯曲线刻画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关系是(A)
A.大致负相关
B.正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5.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需求的增加,则(D)
A.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
C.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
6.劳动力市场上的蓝领工人因为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空位而不得不继续处于失业状态,这种失业现象属于(C)
A.摩擦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7.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高潮在(B)
A.20世纪三四十年代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20世纪九十年代
8.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是(A)
A.教育投资
B.保健投资
C.迁移投资
D.培训投资
9.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却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档次的位置上。这种歧视属于(C)
A.工资收入歧视
B.就业歧视
C.职业歧视
D.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10.实行最低工资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劳动者所得工资(A)
A.足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B.足以维持小康生活需要
C.足以维持基本发展需要
D.足以维持最低享受需要
11.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已普遍实行的工作周制是(B)
A.35小时
B.40小时
C.44小时
D.48小时
 
12.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这属于政府的(D)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13.基于生产要素合作论的劳动关系类型为(B)
A.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
B.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C.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
D.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14.劳动关系调整的核心内容是(D)
A.雇员参与管理
B.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决策
C.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构
D.集体谈判
15.我国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施行始于(C)
A.1993年5月1日
B.1994年5月1日
C.1995年5月1日
D.1996年5月1日
16.帕金森定律描述了劳动时间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假设横轴为劳动时间,纵轴为产量,则曲线呈现(B)
A.U型
B.∩型
C.M型
D.W现
17.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存在差距,因此在婚姻形成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容易取长补短。该经济性决策依据描述的是婚姻能使(A)
A.夫妻双方各自发挥比较优势
B.夫妻双方的共同生活带来规模经济
C.夫妻双方的生产率趋于一致
D.夫妻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得以消除
18.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这在劳动经济学中称为(B)
A.超时工作
B.兼职工作
C.非全日制工作
D.倒班
19.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是(D)
A.不完全竞争性
B.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
C.行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
D.劳动力的异质性
20.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D)
A.社会的有效供给不足
B.社会产品价格过高
C.社会产品价格过低
D.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与劳动力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E)
A.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不是固定不变的
B.人口包括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
C.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总体
D.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
E.劳动年龄之外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属于劳动力资源
22.下列有关劳动力供求曲线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BCDE)
A.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右移会导致均衡就业量下降
B.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左移会导致均衡工资率提高
C.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会导致均衡工资率提高
D.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左移会导致均衡就业量下降
E.供给曲线右移,需求曲线右移,会导致均衡就业量提高
23.下列属于供给学派政策主张的有(BC)
A.增税
B.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C.精简规章制度
D.刺激需求
E.增加消费
24.下列属于上大学的直接成本的有(AB)
A.上学期间全部的学杂费
B.上学期间全部的书本费
C.上学期间全部的住宿费
D.上学期间全部的伙食费
E.如果不上学而参加工作的收入
25.下列属于劳动关系的有(BC)
A.出售自己产品的农户与供销社的关系
B.民营企业与其员工之间的关系
C.电脑生产企业与其工人之间的关系
D.作家与作家协会之间的关系
E.信息咨询公司的咨询员与各类客户之间的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27.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短缺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
28.有效劳动时间
或称工作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期间每小时、每天或每周恪尽职守所实际支付的脑力和体力总量。
29.劳动关系
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答:内部劳动力市场特别强调企业组织内的劳动力分配要通过企业内的组织惯例、章程或者制度等来进行。而传统的劳动力市场分析则认为,劳动力的分配是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进行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并不否认市场的价格机制的作用,但同时强调企业内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与企业外的即外部市场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之间有重要的性质差异。传统的市场分析适合分析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与劳动力转移现象,而涉及企业的长期规划、用人习惯、工资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各种决定,则需由训练、配置、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介入。
31.简述决定就业与转换工作环境的经济性动机。
答:人们做出就业或转换工作决策,需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其经济性动机,即期望总工资收入大于此行为付出的成本。期望总工资收入,即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的现值之和。行为本身需要收集信息,收集信息需要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包括求职活动直接消耗的费用,间接成本则主要是为进行求职活动而牺牲掉的收入即机会成本。
32.简述萨伊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失业不是内在的;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33.简述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答:年龄;家庭;教育,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流动的距离,距离越远,流动的成本就越高;失业率,失业率越高的地区,流动性越大;职业许可制度;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国际环境;工会;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
34.简述降低工资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答:降低工资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如果工资不断下降,甚至降低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临界点,就有可能破坏劳动力的再生产。假如存在着极为低廉的工资且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机制就无从发挥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35.试述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功能。
答:
(1)最基本的功能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2)经济性功能。改善劳工生活;维护会员权利,等等。
(3)政治性功能。运用群众力量影响选举和立法。
(4)社会性功能。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5)心理性功能。促使劳工人格得以健康发展。
(应有少量分析论述,可根据考生论述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36.试述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
(2)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时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
(3)企业的利润在歧视情况下必然增加。
(4)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有其他竞争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
(5)市场竞争将导致歧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